欢迎访问

现在时间是:
工作人员查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经济视点

餐饮业尝试跨行业、跨品类及跨场景经营 “混搭风”如何激发餐饮消费新活力?

更新于 2025-01-16   | 浏览次数 1752

近年来,众多餐饮企业尝试线上+线下”“吃喝+玩乐等多元业态混搭,在为消费者勾勒出多元化消费体验图景的同时,也激发了消费新动能,引领餐饮行业探索并开拓出全新的经营增长路径。

在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的工业园区内,一家名为在森咖啡屋的花园咖啡馆跨界而生,并迅速成为该区域的新晋地标。202412月,该咖啡屋因具有鲜明的跨界融合与技术创新特点,入选渝北区十大消费新场景榜单。

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咖啡屋运营负责人张黎告诉记者,该咖啡屋是作为公司科技产品展厅、客户接待场所而设立的,没想到最近却意外成了热门打卡地。咖啡屋意外走红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惊喜,还激发了大家探索未来跨界融合的热情。

超市内嵌食堂、KTV里吃火锅、机器人炒菜……近年来,餐饮业开始尝试跨行业、跨品类及跨场景的混搭经营,在提升消费体验的同时,也激发了消费新动能。

科技重塑舌尖上的体验

110日,记者走进在森咖啡屋,映入眼帘的便是巨型玻璃鱼缸,几个年轻女孩正在这里拍照。从下沉式楼梯走下来,便可以看到依次设有50余个座位的咖啡厅、商业洽谈室、用餐区……每一个空间都有不同的光影与氛围。

你们发现没有,进入咖啡厅前,飞机的轰鸣声特别大,但是一进门,几乎就听不见什么声音了。前来打卡的重庆市民周倜轻声对同伴说道。就在周倜还在惊叹咖啡屋静谧性的同时,她的几名同伴却被正在冲泡咖啡的智能机器人大白所吸引。

咖啡屋的工作人员介绍,大白可设置水温、磨豆量、冲泡动作等,一天能做出300杯手冲咖啡。店内所采用的装修材料,全部来自再升科技的自主研发成果,包括隔音隔热材料以及无尘空调系统。咖啡屋可以很好地展示这些科技产品的性能。

在森咖啡屋的意外出圈,是科技深度介入并重塑餐饮消费体验的有力佐证。近年来,餐饮行业为丰富餐饮消费的场景与体验,纷纷踏上探索科技、数智化融合之路。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65.7%的被调研企业将数字化纳入发展规划,AI在餐饮业中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丰富。

在重庆软件园·重庆数字文创产业园,新上线的智慧食堂,因其无需排队、无感支付等便捷性、智能化特点,深受企业员工青睐。

业态混搭激发消费活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展开跨界探索,餐饮行业刮起了业态混搭风。这种趋势不仅打破了传统餐饮商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单向服务模式,还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就餐体验,极大地激发了消费新动能。

看完轻轨穿楼后,步行百余米,穿过马路就可以品尝非遗美食李子坝梁山鸡,若要排队等待就可以到旁边的小黄楼点一杯咖啡,或买一点文创产品……”这是重庆当地居民给外地游客介绍的一条经典游玩路线。

李子坝梁山鸡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从一家店到一条街来形容。重庆莱格宝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艾祥介绍,自从轻轨穿楼火了之后,李子坝附近聚集了大量人气,但没有转化成财气2018年,公司与重庆康翔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携手,将历史悠久的觉庐打造成如今的小黄楼”——一个集餐饮、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莱格宝公司副总经理李春燕说,公司通过联营的运营模式,引入了插画文化艺术店、咖啡店、泰餐等多种业态。这些业态与公司主营的李子坝梁山鸡店互为补充,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更为渝中区把文旅流量变为经济增量注入了新活力。

渝中区大坪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晓表示,近年来,该街道依托山城文化、市井文化、牌坊文化等文化底蕴,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并引进多家知名餐饮企业,点亮背街小巷,激活后街经济,为企业跨界引流创造了良好条件。

重庆多家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通过布局直播、外卖、团购等,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超市+生鲜餐饮KTV里吃火锅、包房表演川剧变脸等业态混搭风,不仅是经营模式的更新,也是实体行业在电商冲击及成本压力之下,根据多元消费需求进行的融合创新。这种跨界融合的发展态势,为餐饮业注入了新活力。

跨界要选对姿势

在森咖啡屋的走红虽看似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深思其背后,实则是一场科技与餐饮完美融合的多赢盛宴。张黎说,融合让企业的展示窗口人气爆棚,咖啡屋也因科技的加持,提升了服务品质与消费体验,开辟了新型消费场景。

简单的排列组合并不是跨界,餐饮业与其他业态混搭关键要选对姿势在李春燕看来,真正的跨界,都依托企业自身的特色与底蕴。当堂食、外卖这两条增长曲线到达一定高度后,公司顺势而为,开发零售新产品等,着力寻找第三增长曲线。

张黎也认为,餐饮行业跨界混搭要有自己的方法论,即要深入挖掘自身品牌的文化内涵与特色,把握好消费群体对体验感、互动性的实际需求与偏好,并选择与之相契合的业态进行融合。

消费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工商大学研究员莫远明认为,近年来,餐饮业跨界之风盛行,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以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的种种尝试,促进了消费升级,培育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激发了消费新活力。通过跨界,业态混搭,知名品牌之间相互联名,相互加持,也能增强品牌效应。

餐饮企业在跨界融合过程中,应找准定位和立足长远规划,避免为短期流量,制造噱头而盲目混搭。莫远明说,与此同时,还应在政策层面,持续优化促消费政策、完善相关制度、改善消费环境,更好地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王擎宇

 


热线:010-52877375/76 版权所有:《金融周刊》 豫ICP备2023007820号-1
版权所有©2014-2015 www.365t.org 郑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