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现在时间是:
工作人员查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报刊博览

愿你工作不仅谋生,还有热爱

更新于 2019-11-13   | 浏览次数 809

秋招季,求职高峰又来了!先来直面"灵魂拷问":

初出茅庐的你会选择一份薪水不错的职业,还是一次看世界的机会?

求职的你会选择回家工作陪老去的父母?还是暂别亲人赴他乡逐梦?

犹豫不决之时,不妨听听《2019主持人大赛》选手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希望对正在因此焦虑的你有所启发。

配乐丨Thomas Greenberg - Autumn Smile & Brian Crain - canon in d

在抉择中,我们看清了自己。

有的人,跟自己越走越远。

有的人,越走越坚定,渐渐一个人成一支队伍。

《曾被我遗弃的梦想,竟然没有遗弃我》

《2019主持人大赛》新闻组选手/周瑜

我的高考第一志愿就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可在第一堂新闻学概论课上,我就放弃了日后从事媒体业的梦想。那天,在电台做主持人的学长来和我们分享他的从业之路,当听到他们全班只有他一人成功应聘进入媒体,我的心都凉了。

之后,我果断选了一条更现实的路。大学前三年,我努力在知名咨询公司实习,大四一开学,几乎已经拿到了德勤咨询的工作机会,只要见习一段时间,不出意外就可以收获一份不错的薪水了。

就在这时,学院招考学生记者团,跟随媒体前辈去报道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好奇的本能驱使下,我想都没想就报了名,一路考试过关。可是,出行和见习的时间撞车了。我好纠结,难道要放弃快到手的工作吗?我打电话给千里之外的爸爸,他说,“工作不止这一个,回来可以继续找,可是作为记者去报道这样的事,去看看世界,可能你只有这一次机会了。”于是,我再也没去过德勤公司所在的外滩中心。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新闻现场的魅力。在路上,我们听说当时的美国总统候选人在另一个州有集会活动,立马调头,驱车直奔现场。随行的前辈鼓励我们:去,往前冲、往前冲!我们几个举着摄像机拿着话筒,像几只兴奋灵巧的小猴子,竟然就真的一路争取,挤到了聚集了世界各大新闻机构的媒体区,和他们并肩站在了一起报道。那种兴奋无以言表,原来站在新闻现场带来自己的记者观察是那么有成就感。

还有一次,听说时任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先生正在华盛顿,前辈辗转联系,大使馆不仅同意我们参观并且周文重大使亲自接待了我们,由我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当时还是个学生的我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时隔多年,我已经记不起当时问了什么幼稚的问题,可是这次出行却让我深深明白:机会往往不是被给予的,是争取来的,而且,也许它并非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

回国后,我一遍又一遍问自己,去一家咨询公司是我的梦想吗?我愿意为之全情付出吗?

有的时候,脑子还没想清楚,答案已经自动来临。我发现每一次应聘,小组面试我总是顺利过关,可和面试官一对一见面时,我都会心慌紧张得厉害。几次之后我想通了原因:当我看着对方的眼睛,说“我将非常热爱这份职业”时,我知道那不是真的。我在努力揣测他想要的答案,为了得到工作在努力讨好。我怕他看穿我。

透过这些内心的不踏实,我隐隐感觉,当个新闻人去看世界,依然是我心里没有被浇灭的小火苗。我不能试都没试,就错过这一次。抱着微薄的希望,我开始应聘各大媒体。面试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时,紧张和心慌都没有出现,我知道是“我”在表达,不是心里那个想讨好对方的小人儿。

直到面试官笑眯眯地问我,在上海做记者,会说上海话吗?我一点儿都没有胆怯,操着“洋泾浜”的上海话说,“听是听得来,讲不太清楚。”大家都笑了,笑得很开怀。他们一定看见了我的梦想和勇气,还有眼里闪着的光。我成功了,真的成了上海电视台的新闻记者。那个在四年前被我遗弃的梦想,竟然没有遗弃我。

这,就是梦想和工作的差别。做能够点燃自己的职业,即使辛苦,也甘之如饴。报道新闻让我亲身感受到原本没机会见到的世界,有困苦沮丧,但却从不缺温暖和力量。

在遭受大旱的贵州山区采访,住在土房里的爷爷奶奶每天早上用一盆水先洗脸漱口,然后分给家里的牛喝,再用来洗几次抹布。艰难如此,他们还是热情地往我口袋里塞满了瓜子。

公寓楼大火过后,我碰到一位家里付之一炬的伯伯。他没提一句家中损失,却一再跟善后的工作人员强调,快疏散楼下围观的人群,大楼外的脚手架火烧过后一冷却下来,正是最脆的时候,千万不要坍塌了造成二次伤害。

还有,在高速公路大巴车严重交通事故后,同行们四处采访各方,一起追寻导致事故的深层原因。凌晨三点多了,我依然奔驰在路上。这时有陌生人发来微博私信说:加油,看你们的了。

从业快十年了,“当个新闻人去看世界”的梦想在一次次报道中变得越来越具象。看过了世界,也才更看得清楚自己,我更明晰了以后的梦想:用新闻报道,汇聚更多人的关注,众多关注所凝聚成的力量,能塑造我们身边的世界。

梦想不是用来放弃的,是用来努力追求的。还好,当时我回头抓住了实现梦想的机会。你也一样,不能还没试,就放弃了。

才发现,求职这道难解的题,

并非选择题,而是证明题。

它证明了你能否让梦想成真的智慧、能力与意志。

《那一刻,我跟那一年的父亲和解了》

《2019主持人大赛》新闻组选手/姚轶滨

小时候,作为医生的父亲,不在家是常有的情况。休息日不在家是常有的、过年过节不在家也不意外,也有半夜醒来,发现原本睡在身边的父亲,不知什么时候又去了医院的情况。所以小时候,我经常埋怨他不在家陪我。

后来我长大了,到北京上学,到英国读书,又到北京工作……回家的日子是越来越少,而每一次回去,就会感受到父母的年纪,是真的越来越大了。

新闻工作者,与医务工作者、民警、高铁、飞机上的工作人员都一样,过年要轮流值班。前两年的春节,轮到我值班。照例,我在微信里跟父亲说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了。过了一会儿,父亲回复说:“没关系,家里没事,不用有负担。做了这么多年医生,咱们家对过年早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好好工作。”

那一刻,我站在马路边,握着手机,把这条信息看了好几遍。曾经的父亲,跟今天的我,是同样的年纪。但时间已经悄悄将我们的“身份”互换:我成了那个坚守岗位的他,他成了那个在家期盼的我。

那一刻,我终于对父亲的苦衷感同身受;那一刻,我跟那一年的父亲和解了。我给了他不解和埋怨,他给了理解和支持。

如果说20多岁,你会发现自己与父母越来越不同的话;那过了30岁,你会发现自己与父母越来越相同。你会从爸爸曾经最爱吃的青椒猪肉水饺的寡淡中,吃出淡淡的清香;你会把毛巾随手一放,就摆成妈妈最习惯的样子……我们以为逃离了父母,其实只是换了一个方式与他们接近;我们以为我们要的是离家,但终其一生,我们却都在寻找回家的路。

“成长,就是妥协与坚持的两难。”

无论你是70、80、90、还是00后,我们面临着同一个问题——我们要在事业和父母之中,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你是选择回到故乡,陪伴逐渐老去的父母?还是你选择暂别父母,去另一个城市追逐你的梦想?

其实,今天每一个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背后都有父母、家人的支持。而自古以来,每一个努力的中国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付出和坚守。父辈,教给我们坚守的真谛,也给了我们坚守的勇气。

我有一个大梦想,我想成为更好的主持人、更好的新闻人,为我们的时代多做一点记录、多添一些光彩。但同时,我也有一个小梦想,我想让家人团聚、过上更幸福的日子。为了这两个梦想,我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努力。也祝你能找到值得奋斗的梦想,晚安。

不改初衷 为梦发声

央视新闻《夜读》x《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

热线:010-52877375/76 版权所有:《金融周刊》 豫ICP备2023007820号-1
版权所有©2014-2015 www.365t.org 郑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