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现在时间是:
工作人员查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财经资讯

一个时代过去了!中国一大批城市将集体告别“富士康依赖症”

更新于 2024-04-26   | 浏览次数 784

最近观察河南,发现几件意外的事,显示了重要的趋势变化。

机遇和挑战同时浮现,映照当下中国的现实,我们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第一个隐秘的信号。富士康,可能在悄悄酝酿着大变化。

第一季度,作为外贸十强省份之一的河南,进出口大幅下跌(-23.4%),非常意外。

主要影响因素,就来自富士康。

富士康一打喷嚏,河南外贸就要感冒。在2010年引入富士康以来,这家巨无霸企业一度占郑州出口额超过80%

而第一季度富士康的进出口数据下滑有多厉害呢?

下降44.1%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作为代工巨头的富士康,进出口额净减少了486.8亿,超过河南全省外贸减少规模(484.3亿)。

也就是说,富士康以一己之力,把河南省的外贸数据拉成了负数。

就在几年前,2020年第一季度,富士康进出口总额在河南省占比还高达55.6%,超过半壁江山。如今,这一比例已经快速下降到38.9%

这,或许是历史性的一次转折。

当然,富士康的变化,绝对不是今天才刚刚开始发生的。

2023年,河南出口手机数量5761万台,就已经下降了14.5%

今年一季度,河南出口的手机数量,更是断崖式下降到664万台,同比足足减少1024万台。

这可能不仅仅是河南、郑州面临的问题。

中国一批大城市,都到了跟富士康依赖症说再见的时刻。

智谷趋势曾统计过,郑州、太原、南宁、成都衡阳、等城市,出口总额里富士康代工厂出口的占比都在 20% 以上。

20102023年,郑州外贸总额暴涨了近17倍,富士康当然功不可没。

但今天,时代已经变了。

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抛出产能过剩论时,指向的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业。手机产业并不在其中。

为啥不担心?

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手机产能已经从高峰期的占全球70-80%,下降到占全球60%左右,往印度、越南的产业转移还在继续。

去年10月,《环球时报》称税务部门依法对富士康集团在广东、江苏等地的重点企业进行税务稽查,自然资源部门对富士康在河南、湖北等地的重点企业用地情况进行现场调查。这场波及全国的动作,也显示出官方微妙的态度。

另一边,印度和富士康的关系,则进入了蜜月期。

今年1月份,富士康集团首席执行官刘扬伟获得了印度颁发的二等莲花勋章。这是一个国家级荣誉,与推动富士康建厂和投资有关。

过去几年,富士康一直在加码投资印度。

有媒体报道称,富士康计划将位于印度金奈的一座现有工厂产能翻倍,力争到2024年,年产约2000万部iPhone,员工数量也增加2倍至10万人。

摩根大通分析,2025年苹果在印度生产的iPhone将占全球总产能的25%

由此可见,富士康是铁了心要把印度打造成为苹果生产的第二个核心基地,甚至把不少中国的工程师老司机拉过去,搞技术传帮带。

所以当我们观察河南,就会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富士康坚决表态要留在河南,甚至再造一个新富士康,另一方面外贸数据肉眼可见地下滑。

自打2011年郑州富士康第一部苹果手机下线,在此后的12年里,河南一直牢牢占据中部外贸第一省的宝座。

但今年第一季度,中部外贸第一省的座次,已经落入隔壁安徽的囊中。

事实上,富士康想要在河南布局的新事业总部,并不是手机领域,而是指向机器人、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等新产业布局。

刘扬伟曾说,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iPhone。富士康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汽车?

然而,在小米三年造车的战绩和苹果宣布放弃造车的背景下,富士康还有多大机会成功?

真的不好说。

正因如此,我们会看到,郑州绝对不是束手等待,而是积极谋划,做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被寄予厚望的,恰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郑州甚至雄心勃勃地喊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目标。

事实上,在富士康落地的这十几年,也是郑州飞速发展的时代,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大批高素质、受过技术训练的工人,高效率的基建、产业园区配套等,已经具备了转轨的基础。

汽车产业的崛起,正在缓解郑州的富士康依赖症

目前,郑州拥有宇通客车、东风日产郑州工厂、郑州日产、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海马汽车、少林客车、比亚迪等7家整车企业,规划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能超过100万辆。

2023年,比亚迪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在郑州航空港正式投产。

郑州比亚迪板块,当年完成产值334.7亿元,生产整车超20万辆,生产动力电池及储能7GWh

在龙头的带动下,郑州新能源汽车31.6万辆、增长3.5倍,增速也相当惊人。

耐人寻味的是,比亚迪与富士康,颇有相似之处。

他们的到来,不仅仅意味着一家巨无霸企业的落地,而是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产业变革。

目前,郑州比亚迪共有四个园区,包括整车园区、汽车零部件园区、动力电池园区、以及新材料园区,在南阳也有投资。

也许,最终让郑州底气十足的,不是富士康,而是比亚迪。

第二个隐秘的信号,是人口问题。

曾经,河南从来不用为人口担心,是绝对的劳务输出大省。

如今,人口大省,也开始缺人了。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把河南人形容为中国的吉普赛人,因为他们总是为了生存四处奔波。

河南人口,从2021年进入负增长,当年即减少58万人。2022年口罩影响下人口从东南沿海回流内地,依然减少了10.2万人。

2023年末,河南常住人口比上一年减少57万人,减少量居全国第一。

短短三年时间,河南人口流失已经超过130万人,约等于消失了一个丽江或者齐齐哈尔。

在人口存量时代,抢不到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抢。

一位IP江苏的博主感叹:我是河南人,从小到大我的老师都会和我们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留在河南。

据说河南人的一生可以润三次,小润出县,中润出省,大润出国。

不过,郑州这几年显示出了比较强的人口吸引力,成为河南最大的希望。

在抢人大战空前激烈的2023年,郑州扛住了压力,笑到了最后。

郑州去年一年新增常住人口18万人。不仅超过北上广深,把杭州成都长沙武汉甩在身后,在26座万亿城市里排名第二。

向左还是向右,郑州将会是河南竞争力的关键。

就像整个中国的缩影,但人口进入负增长时代,大城市成为最后的人口红利之地。

第三个隐秘信号,很多人没有关注到。

河南最近有些新闻,关于购房补贴迟发、编制缩减等,有人就以为河南有很大的财政压力。

比如,就拿河南日前启动的事业机构改革来说,力度不可谓不大:

省直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精简,

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精简,

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

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

一些小散弱的事业单位,可能直接就被取消了。

这种压力,一定程度上来自土地财政的承压。你知道吗?郑州这几年的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得有多厉害?

过去三年,郑州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暴跌7成以上。2021年郑州土地出让金为857亿元,2022年跌到只剩327亿元,2023年继续缩水至236.8亿元。

短短三年,蒸发了近3/4

不过,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的是,郑州其实正在努力摆脱土地财政依赖,走上一条深圳化的道路。

如果你仔细看河南这几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会发现其实还比较平稳。

而且,2023年不管是收入还是支出,都是在增长的。

郑州也是类似的,基本上挺住了土地财政下滑带来的冲击。

去年的经济成绩单,已经悄悄透露:郑州的狂飙,本质上是工业的狂飙。

就像深圳,土地财政依赖度不足50%,不靠卖地过日子,靠的是科创第一城工业第一城的硬实力。

2023年,郑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在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一。

其中,增速最猛的当属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0%

投资也继续向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倾斜。2023年郑州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9.3%

摆脱土地财政的依赖,会有阵痛期,但这是一个必须坚定的大方向。

路虽远,行则将至。

白岩松曾有一句精辟的概括:河南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

在今日的河南身上,可以看到了无数转型中的地方挣扎的影子:

产业换轨,人口调整,楼市萎靡……

其实,这三件事本身就在互相纠缠影响,塑造出我们的当下,微妙的困境中有破局的希望。

河南怎么走,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热线:010-52877375/76 版权所有:《金融周刊》 豫ICP备2023007820号-1
版权所有©2014-2015 www.365t.org 郑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