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现在时间是:
工作人员查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国内经济

多地密集部署新一轮国企改革 重组整合料提速

更新于 2024-01-11   | 浏览次数 1300

近期,各地加速布局新一轮国企改革。重庆、河南、辽宁、四川等地相继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会,部署2024年国资国企改革,推进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关键词。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国资委近日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深入研究部署2024年工作任务。业内人士认为,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下,地方国企整合重组将加快推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重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

重组整合料提速

新一轮国企改革蹄疾步稳,各地在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方面积极展现新作为。

13日,中交集团水利水电全国总部——中交长江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渝揭牌。这是重庆推进国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深入参与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重要举措。

要实质性推进一批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提高在市场竞争中虎口夺食能力。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12日在重庆市召开的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动员部署会上表示。

重庆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曾菁华近日提出,2024年要提速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向主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上市公司集中,分批有序落地一批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项目。

河南省国企重组整合进一步提速。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共完成17家省管企业新建或重组,组建了10家专业化子公司。

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持续推动国资国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推动国有资产资源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集聚。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14日在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下,结合地方发展战略、十四五规划以及央地一盘棋的大思路,地方国企整合重组将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更加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的趋势更为明显。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说。

上市国企并购动作频

伴随改革加力,资本市场国企并购重组潮流涌动。

19日,深圳国资旗下上市公司盐田港发布公告称,该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深圳市盐港港口运营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完成。同样是深圳国资旗下的麦捷科技18日公告称,其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安可远100%股权和金之川20%股权的申请已获证监会受理。

此外,四川九洲14日公告,公司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九洲电器持有的上海志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上海塔玉持有的志良电子44.10%股权,以及上海唐众持有的志良电子4.90%股权。

知本咨询数据显示,截至110日,2024年中央和地方国企已完成96个重组行为,涉及地方国企27家。而在202312月共有192个地方国企并购重组项目实施完成,环比增长37%

下一步,国企在建筑、地产等行业的专业化整合,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等业务转型方面会持续加码。知本咨询国企改革数据中心研究员郝慧慧说。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形成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体系。

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地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头戏。

辽宁国企一定能搞好,也一定会更好。我们要以更强的信心、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持续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在近日召开的辽宁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工作会议上表示,要深化拓展央地合作,主动对接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新布局,加快谋划一批新的合作项目。

安徽省近日提出,在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着力通过改革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持续提升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水平,引导国有资本扩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打造一批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强的行业领军型国有企业。

四川省则提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六大优势产业提升行动和省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加快布局发展“4+3”产业。“4+3”产业为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绿色环保产业;3个未来产业,即未来交通、生物芯片、元宇宙产业。

培育电子信息、航空经济和装备制造业等关键战略产业链链主企业,力争2024年完成投资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个百分点左右,同比增长7%以上。四川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冯文生近日介绍了发展目标。

知本咨询董事兼综合改革研究院院长常砚军表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应当充分发挥在细分领域科研、产业、区域协同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加快布局具有相对优势和支撑潜力的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产业加快升级、梯度发展中塑造独特的新质生产力。

责任编辑:关婧

 


热线:010-52877375/76 版权所有:《金融周刊》 豫ICP备2023007820号-1
版权所有©2014-2015 www.365t.org 郑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