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现在时间是:
工作人员查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头条

中央一锤定音,强刺激结束,房地产大局已定

更新于 2023-03-07   | 浏览次数 1546

最大的悬念终于揭晓了,2023年GDP增速目标定为5%。铁锤愿称之为“务实”,通俗点说就是“2023年我们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2022年经济增速定格在3%,是1977年以来增速最低的一年。在很多人看来,2023年我们的经济急需要“一把火”。网络上,有不少专家也在高呼“夺回失去的三年”,更有甚者建议,“2023年应拔高调子,经济增速目标要保6争8”。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我们最终还是从实际出发,确定了5%的朴素目标。甚至比2022年初定的5.5%的目标还低,说明2023年对经济的定调,是“休养生息”而不是“超强刺激”。

另一方面,这个目标和国际机构对2023年中国经济总体的预期,也相符。这说明我们在2023年的经济发展问题上,给出了一个全球共识的标准答案。

为什么2023年我们要低调而务实?铁锤的理解是,一切都要归因于“不确定性”,换言之对未来仍旧充满未知。

简单对当前的消费、出口、投资这三个方面的处境进行分析,大家或许会豁然开朗:

第一,疫情退去,消费场景确实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修复了,但是居民的消费信心仍然不足。这从1月份(2月份数据未出来)居民储蓄与消费层面的数据可见一斑,1月份居民储蓄新增6.2万亿,但居民贷款,仅新增2572亿,同比少增5858亿。尤其是房贷1月新增2231亿,同比少增5193亿。

居民消费意愿不足的原因是什么?说穿了就是兜里没钱,且赚钱的预期严重不足,不敢花钱。过去两年,啥都在通胀,唯独工资不通胀。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分析过,过去13个月,居民存款新增20万亿,其中仅有3万亿是普通居民预防性储蓄,另外的13万亿是中高收入群体的存款,还有近4万亿是理财赎回、投资转贷款等。

一言概之,现在大家是越没钱越存钱,越存钱越不消费。居民储蓄意愿强,说明经济大环境不好,更说明消费市场没恢复。

第二,出口,大跳水,外需仍然不振。

财新网报道,2月份全国集装箱空置量达到了500万标准箱,是疫情前同期的两倍,中国各大港口空置集装箱堆积如山。反映在出口数据上,就是大幅萎缩。海关总署数据显示,自2022年7月以来,我国外贸出口额同比已经6连跌。

今年1月份,我国对外投资占比60%以上的香港的对外贸易创70年来最大跌幅:出口下跌了36.7%,进口下跌了30.2%。

出口额下滑的根本原因是外需不振,主要还是受全球局势影响——美国加息、俄乌战争。世界秩序撕裂,火药味十足的局面下,不确定性非常大。当然,出口受影响的不单单是我们,美国加息周期下,全球各国都缺外汇,出口都在大幅萎缩。

第三,投资,仍以传统基建为主,民营房企投资意愿仍然不强。

这一点,国家层面已经予以正视了: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预期不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等。

需求的问题、信心的问题,都不能一蹴而就,恢复需要漫长的过程。所以,这些事情是急不得的。

基于上述对消费、出口、投资的分析,铁锤觉得哪怕是5%的目标,想要完成,其实难度都非同小可,所以更不可能像很多专家说的那样直接拔高到8%。

为什么不能继续强刺激?铁锤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过了,主要是放水产生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放出的水,都积蓄在上层不往下边传导,而且还会引发通胀。

说穿了,强刺激的负作用越来越严重——既对中低收入阶层不利,也不利于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另外,和经济目标一同揭晓答案的还有房地产:2023年稳定压倒一切,换言之就是以防风险为主。同时中央一锤定音,2023年房地产不会再有强刺激。

铁锤的理解是,2023年房地产大局已定:稳字当头,托而不举。今年的报告,有三个地方提到房地产,铁锤尽量用大白话说给大家听:

第一,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这句话的重点是“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有三点很明确:1、有恒大负债2万亿的前车之鉴,未来要全力确保头部房企不再发生系统性风险,因为影响实在太大,特别是保交楼这方面,已经涉及到社会的稳定了;

2、好学生才会得到保护,才会享受到放水的支持,未来房企的龙头效应将越来越明显,但也不能无序扩张;

3、现在开发商最大的问题是新房库存积压,去化艰难,这使得保交楼需要的回款,以及未来的拿地,都严重受影响。所以现阶段房企的最大风险,是如何去新房库存,毕竟很多城市的新房都够卖2-3年了。怎么消化这些库存,第二条给出了答案,且往下看。

第二,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住房保障体系”,有人说走的是新加坡模式,商品房和保障房两条腿走路,铁锤觉得并非如此,我们主张的是商品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两条腿走路。直白点说就是,买不起商品房的,可以到大城市里租房居住。

这其实和此前的允许“创新团体”贷款购买租赁住房的政策联系上了。政府从开发商手里购买商品房,然后作为保障房、共有产权房等以微利形式卖给刚需,这种模式看似完美,但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这需要天量的资金,政府没能力做好这件事。

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鼓励有钱人、企业、私募基金、保险资金等,大量从开发商手里购买商品房,银行辅以经营性贷款支持,企业再把购买的商品房以长租公寓形式对外出租。这样既盘活了开发商手里的库存,解救了开发商,又解决了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等的住房问题,可谓“一箭三雕”。

第三,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房地产作为第一内需,增量和存量对消费的拉动同样重要。2023年靠房地产拼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城市更新行动”——打老房子的主意。这一点,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经打过预防针了,现在看来,我的预测是对的。

3月1日,央媒经济日报发表《老旧小区改造利于扩内需》文章,已经说得很明确了,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是提振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抓手。文章还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商,转型老旧小区改造。

综上所述,国家层面对房地产的定调很明确:2023年拼经济,房地产是很重要的一张牌,但绝不是像2016年那样,强刺激、强启动,因为历史规律表明,强刺激带来的强发展,往往伴随很严重的后遗症,杠杆过高、债务过大等。

所以,2023年房地产主打的是稳定。换言之,大规模的刺激不会出现,很多人翘首以盼的“楼市大牛市”也不存在。

热线:010-52877375/76 版权所有:《金融周刊》 豫ICP备2023007820号-1
版权所有©2014-2015 www.365t.org 郑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