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哄而上”接下来就是产能过剩,储能产业似乎走上了一些新能源子行业曾走过的老路。
在近日举行的世界储能大会上,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储能厂商无不大倒苦水:随着欧洲户储市场从去年井喷到今年迅速“退烧”,国内储能行业在产能急剧扩张后随即陷入产能过剩隐忧。泥沙俱下,价格战、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乱象纷至沓来,储能产业陷入阵痛期。
专家表示,虽然遭遇暂时困难,储能产业仍是“长坡厚雪”赛道。储能产业不能走先追求速度、再追求质量的老路。行业要实行自律,有序发展,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不断降低成本,打造共融的生态,提升产业竞争力。
行业“退烧”
“去年储能产业最火的时候,从下游到上游,大家拼命签订单,产能完全跟不上。”大秦数能董秘刘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2022年,受欧洲能源危机和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欧洲户储市场突然爆发。储能产业呈现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数据显示,当年全球户储新增装机量达到15.6GWh,同比增长136.4%;欧洲市场户储新增装机达到5.7GWh,同比增长147.6%,在全球市场的占比高达36.4%。
在需求井喷的刺激下,国内储能行业大大小小的项目快速上马。高工产研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储能电池相关扩产项目达26个,投资额超3000亿元,产能达到820GWh。今年1-8月,100多家储能相关企业推出项目规划,计划投资金额超5700亿元,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项目规划建设产能超1.5TWh。
“除了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企业加码储能业务,其他领域的企业也纷纷跨界进入储能产业。”对于储能产业出现的“一哄而上”局面,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不免感慨。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增注册储能企业有3.7万多家,而今年以来新增企业数量规模已突破5万家。
很快,形势急转直下。“产能迅速扩大后,大家缓过神才发现堆得有点多,对终端需求有些盲目乐观。”刘鑫表示。
欧洲户储产品经销商及安装商大量拿货,但装机速度并未跟上,于是库存起来了。一方面,随着天然气价格回落,欧洲户储市场消费者趋于理性;另一方面,当地安装工人不足也是阻碍库存消化的重要因素。能仓科技总裁王春翔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欧洲国家电工紧缺,导致安装速度跟不上,加剧了库存积压。
于是,产能过剩压力很快显现出来。“户储市场越来越难做,我们年初备的货现在还在仓库里堆着,没有客户要。”一位从事户储产品的经销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去年这个时候一货难求,大家拼命备货,仓库堆满了,结果却没人要了。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储能系统集成商现有产能232GWh,规划总产能超845GWh。相比之下,今年前三季度储能锂电池累计出货量仅127GWh。第三季度,储能锂电池行业产能利用率普遍低于50%,适用于源网侧储能的方形储能锂电池产能利用率已低于50%,用于户储的方形储能锂电池(50Ah)产能利用率仅40%。
“海外户用储能市场短期难以消化库存,将持续影响后续出货。”高工产研为此下调2023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预期为180GWh,相比年初的230GWh下调约1/4。华宝新能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证实:“目前欧洲市场储能产品库存处于历史高位。”
产能过剩
储能市场暴涨暴跌,让身处其中的从业者犹如坐了一次过山车。
以储能龙头派能科技为例,2022年,公司净利润达12.73亿元,同比大增302.53%,股价一度暴涨逾3倍;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仅6.55亿元,微增1.54%。特别是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110.05%,亏损3831万元。今年以来,公司股价下跌超60%。
泥沙俱下,行业乱象一一暴露出来。
首先是价格战,“卷”产能的结果必定是“卷”价格。“这两年,各路资本一窝蜂涌入储能赛道,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价格战。”宁德时代储能业务相关负责人赵忠松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行业低价恶性竞争严重。
鑫椤锂电数据显示,11月27日,方形磷酸铁锂储能电芯的最低价为0.44元/Wh,而年初普遍在1元/Wh左右。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一直呈下行态势。其中,储能系统9月中标均价已降至0.99元/Wh,同比下降35%,环比下降8%,与年初相比下降34%。
近日,广东省能源集团新疆有限公司2023年储能系统设备采购项目开标,投标报价最低为中车株洲所的5.74亿元,最高为欣旺达能源的7.29亿元;综合单价区间在0.638元-0.81元/Wh。其中,中车株洲所为0.638元/Wh。而在此前的龙源电力储能招标项目中,芜湖天弋的投标价为0.66元/Wh。
在价格战的阴霾下,以次充好现象严重。“一些企业宣称自家产品保障25年寿命,循环寿命能达到12000次甚至15000次。如何检测这些指标?依据什么标准?基本上都是口头承诺。”吴凯在11月9日举行的2023世界储能大会上直言。
据吴凯介绍,前期投运的一些功率型储能项目,宣称10年预期寿命,实际运行寿命不足3年就大面积退役。投运的能量型储能项目,承诺寿命20年,目前实际运行仅3-5年就出现各种问题,且年循环次数大部分不到设计值的一半。
王春翔表示,自己甚至不敢使用价格很便宜的电芯。“低价电芯性能存在不足。比如,同样是280Ah规格的电芯,质量好的产品可以达到295Ah、300Ah甚至更高水平,且一致性很好。而低价电芯出厂容量就不足280Ah,且存在内阻大、自放电高、尺寸偏差大等问题,使得储能系统性能非常差。”
“当下的储能行业太浮躁。”王春翔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作为下游采购方,我们之前参加了一个高规格的行业展会,与一家出货量排名前十的电芯厂商销售人员聊产品,结果竟发现对方几乎不了解自家产品的性能,感觉很多人的心思没放到产品本身上。”
“我们希望行业百花齐放,比拼技术、设计、安全,而不是偷工减料拼低价,虚假承诺。”吴凯呼吁。
有序发展
“储能产业是‘长坡厚雪’赛道。”王春翔表示,尽管当下行业存在一些乱象,但储能产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在海外一些地区,比如德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相比通过电网用电,长期看用户自己铺设光伏板还是挺划算。
大秦数能国内市场拓展负责人许国民同样对海外储能市场前景抱乐观态度。他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欧洲各国发布了明确的新能源装机目标。当下,欧洲储能市场增速放缓只是阶段性现象。“明年上半年,欧洲市场的户储库存应该会基本消化完毕,品牌力、产品力强,且售后服务做得好的企业产品消化速度会更快些。”
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行业专家表示,把握未来储能行业增长的机会,关键要练好内功,追求高质量增长。“储能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涉及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是重要基础设施。因此,行业不能走先追求速度、再追求质量的老路。”吴凯呼吁。
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王康认为,对于储能的安全运行要收紧,要注重项目运行效果,而不只是成本导向,扭转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把那些仅靠宣传、渠道而不是依靠设备质量立足的企业出清,产品性价比高的企业将胜出,头部企业的优势将夯实。经过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让储能行业逐步回归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年的光伏热潮中,国内光伏产业曾遭遇过产能严重过剩、价格大幅下滑、企业纷纷倒闭的危机。最终,中国光伏产业痛定思痛,展开绝地反击,并通过技术进步重回世界之巅。
专家表示,国内储能产业要通过技术进步,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提升产业竞争力。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建议,加快长寿命储能电池的研发量产,提高质保标准。储能电池产能过剩不一定全是坏事,会促使生产厂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扩大应用。
“单打独斗很难解决系统性问题。”吴凯建议,希望行业打造一个生态共融的产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共享技术、分享数据、分享信息。源网荷储各环节企业以及各领域用户汇聚在这个生态里,共同推动储能在更广泛的场景中应用,共同筑建可信赖、可持续的储能产业。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