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现在时间是:
工作人员查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经济法苑

专访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中国巨灾险赔付占经济损失的比例约10%

更新于 2020-04-14   | 浏览次数 696

每经记者:袁园 每经编辑:易启江

近期,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发布的《经济积累和气候变化时期的自然灾害》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2019年自然灾难和人为灾害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460亿美元。而聚焦到中国,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70.9亿元。

但是,在保险业的赔付中,全球保险业赔付了1460亿美元经济损失中的40%左右。而目前,中国保险业在自然灾害中的赔付比例仅为10%左右。“相较于多年前,中国的巨灾险赔付比例已经大大上升了,只是相较于北美等发达国家,中国巨灾险的深度和密度仍有待提高,但这也说明了中国巨灾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此独家专访到了陈东辉,他对中国巨灾险的发展、新冠肺炎对保险业的影响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中国已在构建巨灾保险体系

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19年全球巨灾险数据显示,2019年灾害事件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为1460亿美元,保险损失为600亿美元,在2019年的经济损失中,有1370亿美元是自然灾害事件造成的,而剩余的90亿美元则源自人为灾害事件。在总计600亿美元的保险损失中,自然灾害事件占了520亿美元。也就是说,2019年保险业赔付了4成左右因灾害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

聚焦到中国,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9年中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3亿人次受灾,909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3270.9亿元。2019年中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地震、地质灾害为主,森林草原火灾和风雹、低温冷冻、雪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全年相继发生青海玉树雪灾、四川木里森林火灾、四川长宁6.0级地震、南方地区夏秋冬连旱等重大自然灾害。

瑞士再保险据此预计,全球气候变暖将不断加剧恶劣天气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因而,相关评估将存在更多不确定性。在未来几十年间,此类事件造成的经济和保险损失将不断上升,对全球韧性构成重大威胁。

“在这个保险赔付中,可能北美等地区保险业赔付的比例会高一些。”陈东辉表示,北美的巨灾险制度较为完善,保险业的赔付比例能达到60%左右,而亚洲等地区,保险业的赔付比例会低一些,这是一个平均数值。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相较于2018年,2019年全球经济因灾害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所降低,下降了17%,但是保险业的赔付金额却下降得更为明显,同比下降了36%。这是否意味着保险业的承保能力在下降呢?

“灾害也有大小年,所以无论是经济损失还是保险损失也都是跟当年发生灾害的频率和严重性有关。”陈东辉分析称,在灾害大年里,因灾害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相应的保险损失也会很大,保险承担的赔付比例也会比较高。

此外,北美地区巨灾险的渗透率较高,通常在50%-60%之间,但是亚洲一些发展中市场、非洲等地,巨灾险渗透率较低,所以灾害事件若发生在这些地方,虽然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因未参加保险,所以保险的赔付比例却很低。

众所周知,中国也在构建巨灾保险体系,并于2016年推出首款巨灾险产品——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巨灾险渗透率如何呢?“据我们观察,中国的灾害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中,保险业的赔付比例约在10%左右。”陈东辉认为,对比国际巨灾保险的深度和密度,中国巨灾保险还存在很大的保障缺口。

不过,近几年中国巨灾保险的发展却十分迅速。2008年汶川地震时,中国保险业赔付比例仅为百分之零点几,几乎没有发挥出保险的保障作用,但是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保险业在巨灾保险方面的赔付比例已经上升到了10%。“这跟政府的积极倡导、保险业的积极探索、消费者保险意识的觉醒分不开。”陈东辉表示,在巨灾险快速发展的这几年,政府、保险业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层面,倡导和发展巨灾险,有效地减少了政府在这方面的财政支出,保障了地方财政的平稳,利用保险机制盘活财政救灾资金,通过杠杆作用高度放大,产生增量资金,用于政府的应急救灾工作。有政府推动和投入,巨灾险在短时间内大幅增长也在情理之中了。

“我自己判断,可能未来10年是国内巨灾保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这段时间内国内巨灾险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发展,10年之后回头再讨论国内巨灾险的发展轨迹,可能面临的情况会完全不一样。”陈东辉表示。

据悉,瑞士再保险也在国内积极推广巨灾保险的经验和业务。“在推广过程中,我们主要着眼点在与政府的合作和科技的运用。”陈东辉认为,在巨灾险制度和体系的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非常关键,成功的巨灾险项目需要政府、保险公司及再保险公司的紧密协作。所以瑞士再保险一直在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协助地方政府开发为灾害量身设计的保障方案,利用保险机制盘活财政救灾资金,并平滑因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造成政府因减灾救灾而造成的财政预算、财政支出的波动。

“毕竟我们有着很多国际经验,我们希望能将国外巨灾保险对风险管理、风险建模的经验,跟中国的需求和行业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减小灾害事件的财政、财务负担,缓减对经济的冲击,一起推动和完善中国巨灾保险的发展。”陈东辉总结道。

新冠疫情对中国保险业冲击少于世界

虽然2019年灾害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较2018年有所回落,但是2020年的“魔幻”开局却可能让全球经济损失再次上涨。其中,最让全球经济受影响的就是新冠肺炎的肆虐。

据初步数据显示,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比达53%的服务业,受疫情受冲击最大,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处于几乎停摆的状态,恢复较慢。交通部数据显示,2020年春运全国交通系统累计发送旅客14.76亿人次,同比下降50.3%。

世界经济方面,摩根大通经济学家认为,到2021年年底,全球因疫情而损失的产出将达到5.5万亿美元,几乎相当于全球GDP的8%。仅发达经济体的损失就与2008年~2009年和1974年~1975年两次经济衰退时相似。

聚焦到保险业,新冠肺炎对保险业的影响几何呢?陈东辉分析称,就保险业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冲击:

第一,从短期到中期的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经济的增速可能会下降,对寿险的业务增速有非常直观的影响。

第二,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压力。从美联储降息、欧洲实施负利率现状来看,全球处于一个近零利率的环境中,可能较长一段时间会给保险业带来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发达的保险市场上,会对资本带来很大的冲击。欧洲的寿险公司尤其是经营长期保险业务的保险主体,资本会遇到很大挑战,也就是说,险企需要考虑如何在确保资本充足率的情况下,去继续开展业务。

第三,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对保险公司资产端会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干扰。由于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债券市场、权益类市场的波动几率较大,险企在投资端想要获得一个稳定的投资回报并非易事。

陈东辉表示,国际保险业和国内保险业要分开来看,国际保险业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尤其是一些老牌保险公司,他们的资本实力必然会经受非常严峻的考验。但是回到国内,保险业有很多利好因素,甚至这些利好因素远远大于新冠肺炎所带来的冲击。

“我认为中国的保险业还在红利期,仅这一因素就会抵消上述三个负面影响。”陈东辉认为,近两年国内的健康险发展势头较猛,新冠肺炎的影响也让消费者对于健康险更为重视,相信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健康险的趋势仍会进一步延续。还有农村保险市场的开拓等。

陈东辉对未来充满信心,“中国政府出台了很多减缓经济冲击的措施,这给保险业带来很好的商机,所以我对中国经济的反弹、保险行业的发展等预期,是非常乐观的。”

每日经济新闻

热线:010-52877375/76 版权所有:《金融周刊》 豫ICP备2023007820号-1
版权所有©2014-2015 www.365t.org 郑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