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停滞,喝杯美式;工作无解,来杯拿铁。”对社畜来说,咖啡是最有效的续命神器。
曾几何时,一杯融合焦糖或香草风味的星巴克式奶咖小甜水,不知帮多少中产和白领开启过咖啡之旅。
而现在,大家喝一杯咖啡的选择越来越多。新的咖啡品牌不断涌现,咖啡店遍地开花,塞满热门商圈、文艺空间、街头巷尾和繁忙写字楼等任何可以营业的空间。
有人调侃,之前是人找咖啡店,现在变成了咖啡店找人。连锁咖啡品牌加速扩张下沉,使出浑身解数吸引顾客,从堪比白菜的咖啡价格,到形色各异的创意特调,全然一副不“卷死”同行不罢休的架势。
开咖啡店,如今还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瑞幸破万店,连锁咖啡狂飙
在更爱喝茶的中国,连锁咖啡市场能卷成如今这个样子,瑞幸功不可没。
从资本宠儿,到深陷财务造假、被迫退市的丑闻,再到如今稳定盈利,门店数大幅领先星巴克,瑞幸上演了一番“浴火重生”的剧本。
就在2023年6月,瑞幸第一万家店在厦门落地。瑞幸也成为中国首家门店数量破万的中国连锁咖啡品,而从一到一万,瑞幸仅用了五年多的时间。
这个速度是什么水平?
目前,中国破万店的连锁餐饮品牌只有五家,正新鸡排花了12年时间;蜜雪冰城从品牌创立时间算起用了23年,即便从首次开放加盟算也花了13年 [1]。
“快”就像是刻在瑞幸骨子里的基因一样,不论是此前创下的最快上市纪录,又在上市仅13个月后就黯然退市,还是这一次门店数量破万的速度。
而在中国咖啡市场,像瑞幸一样的“卷王”还有很多。
例如,瑞幸咖啡前董事长陆正耀2022年底创立的库迪咖啡。库迪不仅门店选址紧追瑞幸,产品定价也和瑞幸来个“近身肉搏”,和瑞幸的发展套路如出一辙——试营业期间每杯9.9元,邀请新朋友获得0元免费喝咖啡奖励。
在开店速度上,库迪甚至比瑞幸还卷。
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今年6月,库迪在营门店仅花短短七个月时间就已经突破1700家,而瑞幸突破千家门店也花了近一年的时间。
而在门店数量上仅次于瑞幸和星巴克的幸运咖,则采和蜜雪冰城一样的策略——瞄准下沉市场、定位十元以下价格区间,目前也已有将近2500家门店 [2]。
比“瑞幸们”要更讲究咖啡豆品质的 Manner,主打小店面和高性价比,最大特色是自带杯打咖啡减免五块。它的野心也不再局限于发家地上海,触角已经遍布中国19个省份35座城市。
连锁咖啡品牌们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攻城掠地,竞争激烈程度只增不减。这股浩大的“咖啡开店潮”,甚至还吸引了“隔壁”的奶茶品牌前来凑热闹。
在沪上阿姨、茶百道,你不仅能点到杨枝甘露、芋圆奶茶,还能在菜单里看到热门的生椰拿铁。
布局咖啡子品牌的也不止蜜雪冰城一家,长沙网红茶颜悦色推出“鸳央咖啡”,希望用“西咖中做”的方式探寻咖啡另一面,将擅长的茶领域与咖啡结合,制作风味独特的“茶咖”。
喜茶选择投资精品咖啡品牌 Seesaw,迂回杀入咖啡圈。
在2023新食饮大会上,七分甜、轻醒咖啡创始人表示“我觉得最终所有的茶饮行业、餐饮品牌都会去布局咖啡,这是一定的。” [3]
这届咖啡,太卷了
连锁咖啡上演“中国式内卷”,也给来华二十多年的“老大哥”星巴克不小的压力。
在“为什么国内喝星巴克的人越来越少”的网络讨论中,有网友吐槽星巴克“越来越像饮料,新品口味搞笑,竞争对手增多,不如其他便宜”。
面对压力,星巴克也选择加快开店速度。
在2022年,星巴克中国曾定下“2025愿景”,称未来三年要以平均每九个小时开一家新店的速度,增加3000家门店。换算下来,平均每个季度得开240家新店。但星巴克2023财年二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市场仅新增153家门店,还是慢了点。
同时,星巴克也将目光对准了下沉市场,放下高贵的身段,将门店开到从前未曾涉足的三四五线城市,与“瑞幸们”正面厮杀。
据极海品牌监测数据,星巴克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由2019年的491家增至2023年的881家,占门店总体数量提升至13.7%。只不过,这离瑞幸28.6% 的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但是,很多人并不看好星巴克能做好下沉市场,毕竟,并没有多少小镇消费者愿意持续为30多元一杯的咖啡买单。更何况这两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咖啡店,也让大家意识到买杯咖啡真没那么贵。
“价格屠夫”瑞幸,在几年前让年轻人尝到仅需花费十几块的咖啡。现在,又轮到库迪咖啡死磕9.9元,向咖啡定价发起猛烈攻势。
但低价这件事,永远只有更卷,没有最卷。我们统计了一些连锁咖啡品牌的价格,像在幸运咖,一杯美式已经被打“骨折”到了5元,一杯拿铁也不过9元,比库迪咖啡和瑞幸还要便宜。
一杯热量低、消除水肿、提神醒脑的美式,星巴克卖30块,搁在 Manner 能买两杯,幸运咖甚至能买六杯。对只是想摄入咖啡因的人来说,各家咖啡豆有啥区别并不重要,更何况一般人也喝不出来,唯有便宜才是硬道理。
有业内人士对此评价,“中国咖啡赛道已掀起了第二波咖啡平权运动” [4]。
而要让大家愿意复购,只有价格不够,还得琢磨口味。
瞄准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适应咖啡的苦味,咖啡品牌们淌出了一条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咖啡奶茶化”道路。
把咖啡基底换成椰奶、燕麦奶、茶和酒,再加入当季水果、小料,这些脑洞大开的创意咖啡,让年轻人感慨“咖啡好像越来越好喝了!”
所以在中国咖啡市场做连锁品牌,不仅得卷开店速度,还要拼低价、搞花样,这才能够站稳脚跟。
辞职开咖啡店的人,后悔哭了
咖啡上瘾的人越来越多,咖啡开店潮汹涌而至,这也让受够职场内卷的打工人,嗅到新的创业商机。
“咖啡创业”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成为热门话题。点开某红书,经常能刷到“大厂裸辞,转行开咖啡店”的帖子,开咖啡店仿佛成了大厂离职员工的标配。
可开咖啡店真的赚钱吗?答案未必。年入百万的幻想很美好,但更多人只是在“陪跑”。
现在想卷进咖啡市场分一杯羹,无非两种方式,加盟连锁,或者开间自己的独立门店。
加盟连锁的优势不必多说,自带成熟的品牌效应和自然流量,也有成熟的供应链和产品线,都能帮门店更好实现盈利。
我们翻阅某知名连锁咖啡品牌的零售合作伙伴招商手册,试图计算在一个普通地级市,加盟一家连锁咖啡店要准备多少钱。
虽然是“零加盟费”,但前期投入有80平米的门店装修费18万元、生产设备20万左右,以及保证金5万元。再算上店铺房租、原材料费和人力成本,加盟第一年起码要有近100万资金的储备。
按照窄门餐眼提供的客单价18.93元来算,100万的开店资金,在一年365天无店休的情况下,平均每天要卖出145杯,一个月至少进账8.3万,才能在第一年实现回本。
如果不图大富大贵,只为追求自己“诗与远方”的梦想,选择精打细算开一家独立小咖啡馆呢?
我们以国内精品咖啡氛围最浓厚的城市上海为例,在淮海中路商业街开家30平米的小咖啡店,月租金近三万,一年起租再加上押金,光房租就超过了37万。
店面装修还要个十来万,加上一台主流的意式咖啡机、两台磨豆机、净水器、冰箱等设备14.5万,再算上一个季度原材料备货得十多万,零零散散算起来,没个70万以上的存款,拿不下一家“梦中情店”。
而开店,仅是迈出了运营咖啡店的“万里长征第一步”。
开店的每一天,总有新问题要解决。是坚持对咖啡的高品质,还是接受客人“要美式不要浓缩”的无厘头要求?考虑为了曝光流量上架外卖,但扣除平台抽成和配送费,每送出一单咖啡甚至还要倒贴钱。
开店容易养店难,赚到钱不是一件大概率事件。某位在杭州和上海拥有四家精品咖啡店的老板,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从经营现状来看(上海的咖啡馆),约有30% 盈利,30% 能达到盈亏平衡,剩下约40% 的咖啡店亏损......”[5]
幻想中“浪漫”的白月光工作,等接手才发现是一地鸡毛。辞职开咖啡店的人于是开始懊恼,骂自己,“我拿那100万去喝咖啡,它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