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丁阳
今天,一则关于马拉松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辩论——本月18日包头举行的国际马拉松赛中,在没超过规定的关门时间的情况下,赛事志愿者轮番“劝退”跑在最后一名的参赛者,还拍短视频对其进行“嘲笑”。许多网友质疑这种做法侮辱体育精神,不尊重规则。但也有网友认为,这位最后一名跑者没有为别人着想,损害了那些受封路影响的市民的利益,“有点自私”。
不妨引用几则腾讯新闻包头当地网友的留言。一位叫龙啸九天的网友表现得非常愤怒——“我身为包头人真为包头感到耻辱。举办机构知道什么叫尊重吗?什么叫体育吗?什么叫马拉松精神吗?什么叫全民参与健身吗?你们举办比赛的宗旨是什么?恐怕是想利用此项赛事扩大本市知名度吧?根本不是想着全民健身全民参与!你们侮辱了马拉松这项赛事的光荣使命了!我到觉得只要敢参加了的就都是英雄!我为最后能坚持的感到骄傲!他才是真正的冠军!至少他懂得用生命来对得起马拉松的人!”
但另外一些包头网友并不这么想。有人表示,“面对几个人最后的完赛,几十万人的出行跟不值一提似的”有人则说,“坚持的体育精神是精神,为公共利益放弃一次普通的活动不是精神?(注意这根本不是什么正规的比赛,就是带动全民健身的活动)再说,你慢慢跑都不说什么了,这走算什么?自私的坚持精神!”
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考虑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的背景下(包头即是首次举办),类似的争议恐怕不会只有这一次,究竟该如何看待这起争议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位最后一名跑者,哪怕就是在走,只要在规定时间内(起跑后6小时),就不应当承担任何指责,这叫尊重规则。即使这次马拉松的举办真的有诸多不合理之处,造成扰民,那也是组委会承担责任。就算是超过了规定时间,这位跑者如果想继续,只要组委会有相应的保障措施(道路解封后继续有收容车跟随),那他也有权利继续坚持,这是对体育精神的尊重。
事实上,许多国际知名的马拉松赛事就是这么做的。这里引用跑步专业机构“知行合逸”的介绍——
被跑友们誉为“马拉松跑者心目中的圣殿”的波士顿马拉松,从最后一名选手跨过起跑线开始6小时后,官方计时芯片会停止工作。超过这个时间仍未完赛的选手可以继续奔跑,组委会按照最后一名选手通过起点后,以14‘32/英里的速度来计算交通管制结束的时间,并撤掉赛道补给和分段计时毯,虽然这样就没有官方成绩了,但象征荣誉的独角兽奖牌还是照发不误,并且组委会会派工作人员骑自行车支援还在继续比赛的选手,护送他们完赛。
同为六大满贯赛事,每一年的纽约马拉松并不会严格执行关门时间,跑者不必因为比赛的关门时间停下脚步,并且每一年,赛事总监Peter Ciaccia都会在终点等待,用一个拥抱告诉最后一位冲线的纽马跑者,完成这漫长的42公里的比赛很艰难,但值得。
柏林马拉松赛超过规定时间后,仍有选手在尽努力,观众依然也在加油鼓舞
既然如此,是否就说明,那些抱怨本次马拉松赛的包头网友就是无理取闹呢?当然不是。一位叫“大红”的包头网友表示,“你知道有多少人等着最后一名通过解除封路吗!我上了12小时的夜班通勤车不能在提前骑自行车上班却回不了家,路上看到有新人结婚也被拦着,一个4线小城市马拉松非要搞在城区吗?” 这显然是很有道理的抱怨。
事实上,关于本次包头马拉松赛事道路选择的问题,早就有不少争议。一位包头网友称,“城南那么多路,非得弄在市中心,最后还为早点解封劝退最后一名,现在网上骂声一片,所有人跟着丢脸,真的以后办不了就别办了。”
本届包头国际马拉松赛事路线基本在市中心
为什么要在市中心、主干道办马拉松?理由很简单,市中心城建比较好,在摄像头面前比较好看。要知道,很多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就是为了提升城市形象。而由此引发的扰民问题,早就不止一次两次。2015年的海口国际马拉松,引发大规模拥堵和扰民,甚至连官媒海口日报也抨击这次由企业主导的马拉松赛——
“眼下,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的事实已经造成,无论企业也好,政府也好,都面临着这样的质疑:一个企业有钱,就可以买下一个城市的交通吗?为了面子上好看,就一定要放在主干道上吗?海口不是第一次举办马拉松,是有经验的,对周末主干道的出行高峰时段也有预判,但为什么还干这样的蠢事?为什么不减少封路的车道?为什么不合理安排赛事时间、避开市民出行高峰期?为什么不在进入封闭路段前给予提示?要进一步较真的话,那么交警的立场是站在哪里的,是市民重要还是企业重要?市民今天上午面临的大面积损失谁来赔,是富力,还是交警?”
引发争议的2015年海口马拉松
如果一场马拉松举办成这样,主办机构是真没什么脸来提什么体育精神,提尊重马拉松的。几十万人实实在在的出行问题,其权重要高得多。
当然,马拉松赛事并不必然办得糟糕,好的马拉松赛事,不仅提高城市形象、拉动消费、吸引游客,还可以促进全民健身,每年在某一个休息日的早上封路,也是可以把扰民的程度降到最低的。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赛事组织者的水平。
国外那些著名的马拉松赛事,赛事组织者非常重视和当地社区居民和商户和事前沟通。英国著名的巴斯半程马拉松的组织者安德鲁·泰勒(Andrew Taylor)在接受《跑者世界》杂志采访时就表示:“我们花了不少时间咨询当地居民团体,居民个人和商业团体的意见。比赛得到巴斯市议会批准后,还给比赛线路沿线所有的商户和住宅充足的事前提示。你处理这些事情越专业,当地居民就越倾向于支持你的比赛”。(引自《另一面:如何组织一场不那么扰民的马拉松》)
所以,这次包头马拉松赛“劝退争议”,并不是必然发生的,而是赛事组织者能力不足、低水平的体现。其他马拉松赛组织者应当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