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现在时间是:
工作人员查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今日话题

外国人要拍《水浒传》,谁的心情最复杂?

更新于 2020-11-17   | 浏览次数 528

上周,全球最大流媒体平台Netflix(网飞),宣布将投资开拍中国名著改编电影《水浒传》的消息,在社交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许多网友都还记得,不久之前,这家平台才刚刚宣布,将在原作者刘慈欣的支持下,改编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小说《三体》,让不少国内的书迷、影迷吵得不可开交。如今,《三体》争议余温尚存,Netflix就又投下了《水浒传》这颗“重磅炸弹”,果不其然,立时吹皱了一池春水,在国内引发了大量的讨论与批评。

作为一个混迹豆瓣十年有余的“半吊子影迷”,我从很早之前就发现:广大中国观众对“外国人改编中国故事”这一现象感情极其复杂。每当有类似消息传出,不论消息本身是真是假,总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在舆论场上交锋起来。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外国人改编中国故事,说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属于我们成功的文化输出,当然是值得点赞的好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只有中国人才能把握准,外国人瞎拍,注定是胡来一气,不如不拍。

其实,如果仅仅是有两拨人针锋相对,倒也谈不上什么“情绪复杂”。有趣的是:这两拨人虽然立场相反,但其终极追求却相当一致,他们都希望中国文化在影视层面得到更好的发扬与表达。因此,我常常在豆瓣上看到在两种观点之间“反复横跳”的网友。

支持外国人改编中国故事的人,当然不是“崇洋媚外”,恰恰相反,其中很多人都对中国文化极具自豪感。一些人常常以俯视的心态,把授权改编当成一种慷慨的馈赠。而在另一端,那些抗拒外国人改编中国故事的人,其实也并非不愿意中国文化传播得更广,他们只是觉得,优质的中国故事,与其让“歪嘴和尚”念歪了经,不如干脆先搁置起来,等着更合适的人来做。

在某种意义上,这两种观点其实殊途同归,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把“外国人改编中国故事”提升到了“中国文化事业”的高度上。说句实话,任何作者、任何作品,都很难独自背起如此沉重的责任包袱,也正因如此,与此有关的议题,才永远令中国观众又爱又恨、心情复杂。

其实,只要稍加换位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事其实压根没那么复杂。我们总把“外国人改编中国故事”看得兹事体大,但与此同时,却又把“中国人讲外国故事”看得十分寻常。在知晓度较高的国产影视作品中,由《哈姆雷特》改编的《夜宴》,由茨威格原著改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由《十二怒汉》翻拍的《十二公民》,由《布鲁斯特的百万横财》翻拍的《西虹市首富》等,都是对外国文学、影视作品的改编再造。

其中,有些作品备受好评,也有作品屡遭恶评,有作者在改编时追求“原汁原味”,也有作者对原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本土化改造。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没看到英国人、美国人、奥地利人对这些改编有多么关注。事实上,在文艺领域,一直有“作品一旦完成,便再也不需要作者”的说法。改编的本质,既是改编者对原作的独特解读,也是改编者自己的重新创作。

原作与改编作品,本来就是不一样的东西,改编作品好与不好,未必会给原著带来什么损害或者加成,很多时候也与改编者的国籍没有什么关系。美国科幻大家海因莱因的名著《星船伞兵》,曾被美国自己的好莱坞改编得一塌糊涂,搞成了毫无内涵的“爆米花电影”,但这并不会抹杀海因莱因原著的光芒。因此,Netflix版《三体》拍出来的成片如何,其实也并不会妨碍刘慈欣的成就,更不会影响真正的书迷对原著的解读。

说回《水浒传》,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水浒传》是较早被翻译到外国的古典名著之一,曾经被美国作家赛珍珠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这是一个有趣的隐喻:尽管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彼此之间可能大相径庭,但归根结底,在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四海之内皆兄弟”。

据Netflix透露,该公司投拍的《水浒传》将由日本导演佐藤信介执导,而佐藤信介的上一部作品《王者天下》,改编对象正好是日本作者创作的以中国历史为背景的漫画。最终这部电影能否顺利成片,效果如何,现在谁也无法预测。但是,我愿意对此保持一份期待——这绝不是因为我相信这部电影的成败会与“中国文化事业”有多少关系,而纯粹是因为我乐见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中碰撞出的火花。


热线:010-52877375/76 版权所有:《金融周刊》 豫ICP备2023007820号-1
版权所有©2014-2015 www.365t.org 郑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