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知识产权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知识产权高端人才不足的矛盾怎么解?
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赵雯向大会提交了一篇题为“加快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养”的提案,建议提高知识产权学科地位,改革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赵雯认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需要大量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化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能够促进知识产权资本化和产业化的知识产权高效运用人才队伍,也需要有理工、管理、法律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高素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当前特别需要拥有国际视野、具有丰富国际交流经验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队伍,以及知识产权审查、宣传等各级各类基础人才队伍。
严峻的现实是:目前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高校仅100所(在全国高校中占比不足3%),每年毕业生不足2万。“十三五”期间,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共约69万,要实现2025年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规模超过100万的目标,缺口很大。加之仅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等少数高校开展知识产权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具有国际视野、交叉学科背景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缺口更大。
为此,赵雯建议:
第一,健全顶层设计。首先成立国家知识产权研究院,荟萃现有高层次研究力量,建设世界一流的知识产权智库。其次,要将知识产权明确为一级学科,下分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服务、国际化与基础五个二级学科,细化培养方向。再次,要逐步增加知识产权硕士点、博士点,扩大培养规模。在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导下,选择有条件的高校开展知识产权一级学科建设试点。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以分级分类培养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为出发点,规范学科培养体系及相应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实务要求。
第二,坚持优增量与强存量并重。借鉴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的成功经验,支持高等院校在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养中引入实务师资、增加实务教学、提高实务能力。扩大现有知识产权人才的继续教育范围,采取进修、培训、轮岗等形式,帮助他们及时更新理论知识、提高实务能力。优增量与强存量双管齐下,尽快满足现阶段知识产权各领域、各环节、各层次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深化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提升向国际知识产权机构输送中国人才的能力,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