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现在时间是:
工作人员查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理财资讯

买存款、买贷款、买客户 银行绩效考核乱象频现

更新于 2024-01-12   | 浏览次数 1128

储蓄存款全员营销任务、对公拓户攻坚活动竞赛、贵金属产品营销活动、2024年信用卡拓户活动……任务没完没了,指标越来越重。现在除了揽存,还有各种营销项目,不管你是不是在营销岗位,来了银行就是全员营销。银行员工小谢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小谢是众多银行从业人员的缩影。一直以来,繁重的任务压力是银行员工过不去的。为完成任务指标,求家人、求好友、求客户是常事,买存款、买贷款、买客户也是公开的秘密。但实际上,银行员工网购业绩并不合规;银行设立时点性存款考核指标,将指标分解到非营销部门与个人的行为,也不合规。

近日,监管部门披露了针对台州银行杭州分行、浙江海宁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其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就包括上述行为,引发行业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相关乱象很大程度与同业竞争激烈及部分银行分支机构绩效考核不合理有关,而不合理的业绩考核机制则与管理团队的理念、发展战略方面不足等因素有关。由于银行产品和服务呈现同质化,部分银行的一些业务仍然依靠于熟人营销,而全员参与有助于提高营销成效。此类现象会影响银行自身发展的稳健性,也会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员工:全员营销持续加码

与从事管理岗位的小谢一样,身为银行柜员的张铭同样被各项任务压得喘不过来气。她告诉记者:现在是营销旺季,行里给我们每个人都下发了300万元的揽存任务。能动员的亲朋好友早就动员了个遍,但我们银行本身存款利率就低,大家都不愿意来存。

每天都焦虑,任务多、指标重、工资低。工作群里,每天都会通报大家的营销业绩,任务指标完不成会被扣绩效。而且,行里会把各项营销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员工年度考评的重要参考项。张铭说。

每天傍晚去跳广场舞,时不时发些营销传单和小礼品,以求打入大爷大妈们的内部是客户经理孟茹的日常活动。除了费力揽储,卖保险、卖理财、卖贵金属、推销信用卡等也都是她的日常活动。卖不出去,就只能自己买,家里已经有一抽屉的贵金属产品了。孟茹告诉记者,为了回血,她正在社交平台上亏本售卖手里的贵金属产品。

银行:竞争力不足催生乱象

繁重的任务压力催生出银行员工买存款”“买贷款”“买客户等诸多乱象。此前,记者调研了解到,部分银行员工为完成揽存任务,在社交平台上贴息揽储获客,也有银行员工寻求资金掮客的帮助,以求存款冲量。事实上,银行设立时点性存款考核指标,将指标分解到非营销部门与个人的做法,是违规行为。近日,监管部门披露的一张罚单在行业内引起关注。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对台州银行杭州分行作出罚款185万元的处罚决定,其中一项违法违规事实是在年度考核指标之外单设临时性考核指标,将存款考核指标分解到个人

2023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嘉兴监管分局因违规设立时点性存款考核指标,向非营销部门与个人下达存款考核指标,导致员工违规揽储等违法违规事实,对浙江海宁农村商业银行作出罚款41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并对涉及的责任人员进行了警告及罚款处分。

近年来,因类似原因被罚的银行并不罕见。业内人士表示,此类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同业竞争激烈及部分银行分支机构绩效考核不合理有关。而不合理的业绩考核机制,则可能与管理团队的理念、发展战略方面不足有关,导致少数银行在同业中的竞争力不够,只能继续粗放式发展等。

这种现象反映出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问题,过于注重短期的业绩目标,忽视了长期的稳健经营。其实不只是存款,贷款等客户营销也类似,因为现在银行产品和服务都同质化,很多业务得通过熟人营销,全员参与有助于提高营销成效。某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行业: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相较于短期的冲时点,对银行来说存贷款的定价往往是长期竞争的重要因素。在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存贷利率进入下行通道已成趋势。然而,仍有银行出于竞争压力等,希望在开门红等时间节点以具有优势的存贷款利率吸引客户。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于晓明表示,从客户找银行到现在的银行找客户,当前部分地区呈现非有序的存贷竞争行为,这可能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如果银行一方面以高价格吸收存款,另一方面贷款投放的利率又比较低,资产和负债出现倒挂,会影响银行发展的稳健性。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来遏制该现象。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对于如何维护存贷市场有序竞争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需要强化市场监管及治理,也需要金融机构共同维护市场的竞争秩序。具体而言,可围绕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完善内部治理、建立合理考评机制、提升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等。

从银行角度来看,某股份行支行行长表示:要看银行的经营诉求和市场供需关系。不同类型和不同需求的银行都会形成不一样的战略规划,比方说将规模增长定为发展目标的银行,可能会十分看重存款付息率和贷款收益以追求利润。但如果银行本身有特色创新产品,能解决企业的痛点,还是有市场的,不用单纯拼价格。

责任编辑:朱赫

 


热线:010-52877375/76 版权所有:《金融周刊》 豫ICP备2023007820号-1
版权所有©2014-2015 www.365t.org 郑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