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财经社 张梦依
编辑|孙明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考场。
2020年步入尾声之际,支付领域却风声不断。在香港上市的“支付第一股”汇付天下宣布私有化退市,而在内地,银联商务和连连数字先后宣布将在科创板上市。
但这两位身处资本市场围城之外的看客或许已经感受到,提前一步登陆国内资本市场的同行拉卡拉,并不被投资者看好。今年的第一个交易日,拉卡拉收盘价是39.45元,而截至12月24日,其收盘价是28.28元,下跌了28%。
支付行业的强监管趋势已经明朗,从近期央行频频开出的罚单就可见端倪。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支付还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汇付天下私有化退市
12月23日,“支付第一股”汇付天下发布公告称,接获董事溢价私有化建议,将在香港联交所撤回上市地位。
公告显示,汇付天下及要约人Purity Investment Limited联合公布,于2020年12月22日,要约人要求董事会,就根据公司法第86条透过计划安排将公司除牌,向计划股东提呈一项建议。建议完成后,公司将成为要约人的全资附属公司及股份将在联交所撤回上市地位。
所谓私有化是资本市场一种特殊的并购操作,其目标是令上市公司除牌,由公众公司变为私人公司。通俗来讲就是大股东要小股东手里的股份全部买回来,扩大已有份额,最终退市。
资料显示,汇付天下成立于2006年6月,2011年获中国人民银行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首批获得牌照的支付公司,2018年6月15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虽然头顶“支付第一股”的光环,但汇付天下的股价和流动性长期偏低,致使其市盈率和估值处于低位。数据显示,汇付天下每股发行价7.5港元,上市当日即遭遇破发,当天收盘价为6.62港元,跌幅达11.73%。而截至私有化公告发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汇付天下收盘价仅为2.76港元。不仅如此,最近三个月,汇付天下的日交易仅占总股份的约0.11%,流动性严重不足。
今年上半年以来,汇付天下的业绩难掩颓势。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汇付天下实现营业收入17.10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9%;经调整净利润8464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5%;毛利率3.5亿元,同比减少26%;支付交易量979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汇付天下称,支付交易量的下降,是受疫情对行业解决方案及综合商户收单产生的不利影响。
汇付天下的业绩下降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众所周知,支付行业和支付场景,与社会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受疫情影响及影响,线下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回落,支付行业的盈利水平也直线下滑。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分别为5.3万亿元、5.4万亿元、5.5万亿元,而2019年这一数值均保持在6万亿元以上。
中国最大的线下收单机构银联商务的业绩也验证了这种趋势。今年上半年银联商务实现营业收入29.73亿元,实现净利润1.8亿元,扣出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仅为0.89亿元,不足去年全年扣非净利润的三成。
与惨淡退市的汇付天下相比,A股支付第一股拉卡拉的业绩却表现亮眼,可谓冰火两重天。财报显示,前三季度拉卡拉实现营业总收入41.7亿,同比增长12.9%;实现归母净利润7.4亿,同比增长19.3%。
拉开拉的逆市增长与其专注于B端小微终端的市场策略有关。银河证券研报显示,拉开拉于今年 3 月启动新一轮市场扩张计划, 加速新型小微收单终端投放, 截至 6 月末累计新增投放终端数量 700 万台,约占行业新增同类终端数量的 30%,进一步提升公司支付市场占有率。
但即使业绩亮丽,拉卡拉在资本市场并未受到追捧,不仅股价在今年下跌28%,市盈率也仅为24倍上下徘徊。
支付行业内卷加速
事实上,中国支付行业已成为互联网巨头的天下,除了少数吃到肉的头部机构,绝大多数中小支付机构仍在生死边缘徘徊。
据艾瑞咨询披露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占据市场份额的55.6%和38.8%,其余中小支付机构的仅占据3.1%的市场。C端市场双寡头格局已经形成,中小支付企业只得寻求在B端市场突围或精耕细分市场。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宏观方面,第三方支付行业竞争激烈,出现“内卷”,逐步成为巨头竞逐的赛场,巨头将支付作为底层设施嵌入各种场景,继而搭建生态圈,拥有强大的闭环能力;另一方面,中小机构不断被洗牌出局,预计未来第三方支付行业未来的竞争仍会不断加剧。
今年以来,实力较强的支付机构加快了登陆资本市场的步伐,以期备足资金弹药。12月15日,据证监会上海监管局披露,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完成科创板上市辅导工作,不久,浙江证监局网站披露了跨境支付巨头连连数字的辅导备案公示文件,该公司即将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科创板块上市。与此同时,宝付母公司漫道金服、易宝支付、富友支付等也在排队等待上市,预计支付行业头部玩家将会掀起一场上市潮流。
在行业强规模效应的影响下,部分中小支付机构选择卖身巨头,以“好价格”体面退出市场,随着巨头布局金融生态圈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类支付机构收购案变得越来越普遍。
今年1月,拼多多通过间接方式获得上海付费通50.01%的股权;2月27日,重庆联付通网络结算科技挂牌转让其100%股权,转让底价为4亿元;到了8月,携程受让东方汇融100%股权,成交价为41680万元。合众易宝、易联支付等第三方机构也分别被今日头条、快手等巨头陆续收入囊中。
强监管持续升级
支付机构与行业各方势力厮杀角逐的同时,还不得不面对日益趋严的监管环境,无论头部机构、中小机构亦或争相入局的巨头,如今都感到压力倍增。
据央行披露,截至12月20日,今年共有4张牌照被注销,分别是江苏省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御嘉支付有限公司、艾登瑞德有限公司、安徽华夏通支付有限公司。加上前述4张牌照,目前被注销的牌照已达到38张,支付牌照总数已由历史最高的271家降至现在的233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被注销的4张支付牌照中,不仅包括预付卡牌照,且还包括业内公认的“香饽饽”互联网支付牌照。行业人士解释称,互联网巨头多已持有支付牌照,行业市场基本饱和。市场份额被头部机构垄断后,中小支付机构在激烈的竞争之下,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和经营压力,不少机构自动选择退出。此外,监管在严控牌照数量的基础上将加大行业清退力度,如果违反监管规定,或者交易量太小,牌照恐难续展。
强监管不仅体现在监管层对支付牌照的发放和续展上,也表现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屡破新高的处罚金额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末,年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收到59张罚单,被罚金额合计3.03亿元,是去年罚单总额的2倍左右,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其中不乏亿万元甚至千万元的巨额罚单。
对于支付行业趋严的监管态势,苏筱芮表示,从处罚金额、频次等来看,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处罚频次增加,伴随着监管顶层制度的日益完善和监管科技水平的推进,违规机构的“小动作”已难以藏身,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二是金额屡破新高,对于违规情形恶劣、违规次数较多的“累犯”型机构,监管通过重罚表明其根治乱象的决心。
除了加大对从业机构的处罚外,监管部门还进一步约谈相关机构,将问责工作已细化到具体负责人和机构。12月18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公告表示,12月11日—17日期间,对7家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约谈,约谈内容围绕特约商户入网审核不规范、挪用商户收款码、转接或挪用网络支付接口、资金结算不合规等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内控合规管理,规范特约商户入网审核,强化交易监测,加大巡检力度等自律管理要求。
监管释放的重重信号表明,在经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野蛮生长后,支付行业已经步入强监管时代。这一方面增加了新玩家的入门门槛,另一方面也对现有玩家的精细化运营和合规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数字人民币会是颠覆者吗?
除了强监管,更让第三方支付从业者担忧的是,央行大力推广的数字人民币,或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形成巨大挑战。
最近数月以来,在监管的大力支持下,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在各大城市紧锣密鼓的展开。有观点认为,一旦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将颠覆现有的支付行业格局。
数字货币即数字化形态的纸钞,和第三方支付相比,数字货币具有兑换免费、无需网络、匿名支付、无需绑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数字货币推广开后,极有可能令第三方支付机构失去现有的金融服务领先地位。
“第一,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能规范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的行为,确保公众利益得到保护,避免市场扭曲;第二,央行数字货币属于法定货币,在任何场景下都具有法偿性,具有第三方支付不能比拟的普遍接受性。”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常务理事会副主席谢平表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则认为,“数字货币很有可能将对现有的支付手段产生一定的替代作用”。他指出,数字货币的普惠性更强一些,它是零成本支付,起码对老百姓来说是零成本。数字货币更安全、更快捷、成本更低,还可以离线支付,所以很有可能会对现有的支付手段产生一定的替代作用。
尽管有不少专家表示,数字人民币和支付工具并非处于同一维度,和支付机构并不存在竞争关系。不过数字人民币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打破第三方支付垄断、规范科技公司、强化央行主导地位的使命。届时,支付玩家坐次重排、行业打法大变,这一时刻或许不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