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记者发稿时,共有86家已经披露三季报的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单中出现基金身影。一些市值不满百亿甚至不到50亿元的“小而美”公司,被基金大举买入。观察这些基金产品,能够看到不少以价值投资为“标签”的基金经理。
近期,有多位此前并非属于“成长阵营”的基金经理,称在成长性和估值容忍度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成长和价值本非泾渭分明,在宏观经济向好、流动性宽裕的大环境下,成长正在成为坚硬的价值。”上海一位基金经理表示。
“小而美”公司受青睐
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两市共有200余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1年三季报。其中,83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名单中出现了公募基金产品的身影。这83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超过400亿元,如果剔除牧原股份(002714)、万华化学(600309)、东方财富(300059)、迈瑞医疗(300760)等三、四千亿元市值的巨无霸,公募基金的“心头好”明显体量偏小,甚至有一些市值不满百亿甚至不到50亿元的公司,获得了公募基金的青睐。
以最新市值为38.50亿元的新亚电子(605277)为例,在三季度末,交银施罗德趋势优先混合、东方主题精选混合、创金合信量化多因子股票、易方达逆向投资混合等公募基金出现在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之中,分别持有200.94万股、125.48万股、77.00万股和26.35万股。公募基金扎堆持有,自然引发市场关注,10月18日发布三季报以来,10月19日新亚电子上涨4.82%,10月20日,新亚电子收盘涨停。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一些通常被归为“价值投资”或者说“价值兼顾成长”的基金经理,也对一些“小而美”上市公司兴趣浓厚。以交银施罗德基金的老将王崇为例,其管理的交银施罗德新成长混合和交银施罗德精选混合出现在新大正(002968)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分别持有320.22万股和239.48万股。新大正10月20日的最新市值为58亿元。同样,国泰基金程洲管理的国泰聚信价值优势灵活配置混合、国泰大制造两年持有期混合出现在新洋丰(000902)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
调整投资思路
回顾王崇今年以来的投资可以发现,在今年年中,他还在为自己错过一些高成长机会而向投资者“道歉”。当时王崇写到:“我们错过了如新能源(车)等热门行业的大幅上涨行情,我们一直深刻反思,到底是自己的研究和认知没有到位,还是市场的定价水平远超过自己固守的投资框架内的买入持有标准。”
由于公募基金的三季报还没有大范围披露,价值投资大佬最新持股全貌还未现端倪。但是,有不少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价值投资者”的基金经理近期发声,讲述自己对成长、估值的最新认识。
一直对价值投资拥有“信仰”的中欧基金投资老将周蔚文表示,新兴行业的局势往往并不明朗,要抓住其核心竞争力,不能仅看现有产品,还要关注其扩张能力。对于估值,周蔚文表示,倾向于从长期的角度评估企业价格。“并不是今年市盈率10倍就低估了,明年100倍就高估了,还得看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和成长性。”周蔚文表示。
兴证全球基金研究部副总监、基金经理董理对估值的容忍度也有了新的认识。“比如我近年来最大的变化在于对估值容忍度的提升。虽然仍是买‘便宜货’,但对于‘便宜货’的判断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贵’和‘便宜’的理解不能刻舟求剑,一定要结合公司的商业模式特性、产品周期、经营阶段等因素综合考量。”董理在介绍自己对投资框架进行调整和修补时表示。
“成长是坚硬的价值”
对于在成长投资上新老“交棒”的情况,业内人士有不少观察和认识。
“首先,价值和成长的划分本就不十分清晰,基金经理在两种风格间灵活切换。其次,成长机会近期遭遇不小幅度调整,成长性在调整后出现价值,两者间进行了转换。第三,对于成长的投资,不少追风者此前是一阵风式杀入,现阶段真正看到其投资价值和机会的基金经理,正接力进入这些领域。”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权益投资部门负责人表示。
一位今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突出的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自己在成长机会上的投资面临一定调整。“上半年在成长股投资上的收益较丰厚,但对一些个股机会研究不够深入。在三季度调整中进行了调仓换股,这也是为了保住今年较好收益。二、三季度以来,成长投资的难度加大,这迫使早期的跟风追随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这位基金经理表示。
在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一侧,更是在重新认识成长机会。“成长正在成为坚硬的价值”,前述上海基金经理表示。
“成长机会的冲高和回调以及基本面变化,让我看到它穿越周期的能力,看到它二级市场上估值的顶和底在哪里,这样投资的胜算明显提高。”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