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手足口病和结核等传染病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
九月正值夏秋之交,是一年之中气温变化的转折点,昼夜温差逐渐变大,需要注意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日前,甘肃省疾控中心发布九月健康提示称,目前正是各学校、幼托机构开学之际,提醒学生家长及教师注意手足口病和结核等传染病,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和就医,避免疫情扩大,保护学生健康。
新冠肺炎:
切勿放松警惕 加强防护意识
省疾控中心提醒,目前国内新冠疫情呈现多点散发状态,我省“0815”疫情尚未清零,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为了及时阻断病毒传播防止疫情输入,做好科学全面防护,每个人都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一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切勿放松警惕,加强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也要做到主动报告、主动检测、主动就诊,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传染病的预防最重要。防疫“三件套”要牢记:科学佩戴口罩、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社交距离。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此外还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做好每日健康监测,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日常做好清洁消毒,保持房间整洁;处理进口冷冻食品的炊具和台面,病人及访客使用的物品和餐饮具,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收取快递时,用75%的酒精或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喷洒快递外包装,拆封后及时丢弃外包装,并做好手卫生;空调使用前,要对空调壁挂机过滤网、蒸发器表面、进出风口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厕所卫生:马桶冲水前盖马桶盖,经常开窗或开启排气扇,保持存水弯水封;定期清洁消毒厕所内卫生洁具和地面,表面有脏污或霉点时,要及时清洁消毒。
注重疫苗接种,按要求配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本土疫情处置中的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
肺结核:
确诊后立刻接受规范治疗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随着开学季到来,要警惕学校聚集性病例的发生。
关于如何预防,省疾控中心提醒,首先把好新生入学体检关,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充分利用学生晨检、因病缺勤和病因追踪等工作,加强学校结核病主动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防止蔓延扩散;认真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医学观察和随访工作。居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定期用紫外线对居室空气消毒。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院接受检查;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要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一旦诊断为肺结核,应离开集体环境,立即接受规范治疗。
手足口病:
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等表现为主,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手足口病主要预防措施有八点。每日进行晨午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县(区)级疾控中心报告。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
接种疫苗是最佳预防手段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非常容易在幼托机构和学校里出现暴发疫情。
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最佳预防手段。通常在儿童满18月龄时免费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可以预防麻疹、风疹以及流行性腮腺炎)。成人可在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原则下接种含腮腺炎成份的二类疫苗。还应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在流腮高发季节家长们应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在人员比较集中的环境下,如学校、幼儿园等,应加强教室通风,增加晨、午检。如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