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常州市委网信办联合腾讯大苏网,围绕常州“工业明星城市”、“旅游明星城市”、“管理明星城市”三大主题,推出知识闯关系列H5,通过手绘长图、人脸融合、重力感应,带领网友穿越常州70年,赢取定制化专属”常州名片”。
9月2日起,腾讯大苏网将联合“常州发布”、“江苏生活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发布知识彩蛋,带领大家回顾常州70年来在工业、旅游、管理方面的变化与成就,助力网友顺利闯关。
一个旅游资源匮乏的城市能不能发展旅游产业?江苏省常州市虽然旅游基础先天不足,但是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基础雄厚,常州市委、市政府辩证看待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抓住人民群众对旅游消费需求高涨的机遇,在旅游与文化、经济发展的结合上求突破,把发展旅游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通过探索“旅游+”的跨界融合新模式,统筹规划历史文化、自然禀赋、运动康养、住宿美食乃至管理质量等城市资源,常州创造出“无中生有”恐龙z合”嬉戏谷、“人文荟萃”古运河等一系列重量级旅游文化品牌。这座曾经被华东旅游线遗忘的城市现已跃入江苏省旅游四强。
常州市委书记汪泉表示:“常州旅游要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旅游资源的定义,做到匠心独运、点石成金。”把过去不成为资源的转变为资源、把过去不看重的打造成亮点,常州将旅游发展上升到城市发展高度,在“无中生有”的创新中实现旅游与城市资源深度融合的新突破。
旅游+主题公园:几块化石走出“无中生有”之路
1996年,原地矿部为保护一批珍贵的恐龙化石,准备在北京以外建设一个恐龙博物馆。嗅觉灵敏的常州及时“出击”,争取到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当时正逢斯皮尔伯格拍摄的《侏罗纪公园》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恐龙热潮,但传统博物馆单一陈列展示的方式太过枯燥,于是常州市政府有了建设中华恐龙园的大胆设想。2000年9月20日,中华恐龙园正式对外开放,开园头三个月就吸引了30万游客。如今,恐龙园已从最初单一的化石博物馆发展到集聚恐龙谷温泉、鲁布拉巅峰水世界、迪诺精品酒店等七大主题区域于一体的环球恐龙城。
常变常新的主题活动为游客创造了多样的情景式娱乐氛围,智慧旅游和安全品质服务打造了一个细致入微的人性化体验环境,恐龙园由此荣获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一批殊荣。中华恐龙园至今已累计接待全球各地游客逾5000万人次,成为中国最受游客欢迎和喜爱的主题公园品牌,环球恐龙城制定的《主题公园服务规范》成为行业首个国家标准。
自主品牌主题公园的崛起让常州尝到了发展旅游的甜头。从“八五”时期开始,常州把旅游业列入五年规划,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2003年,常州市政府通过世界旅游组织进行国际招投标,斥资三百万美元,委托国际知名旅游规划机构高起点编制了环球恐龙城、天目湖、太湖湾三大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常州“十三五”规划提出建成中国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和主题公园之都的目标。
旅游+文化:千年古淹城演绎大春秋
跨界融合不仅为常州旅游创造了“无中生有”的传奇,还激发出“有中生新、点土成金”的活力。深度挖掘城市中被忽视的旅游资源,以文化内涵和统筹规划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春秋淹城正是其中的代表。
春秋淹城遗址是全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城池遗址,距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淹城被埋没在历史的深处,关注范围始终局限于历史、考古等学术界。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保护遗址,但淹城对地方经济的反哺效应微乎其微,旅游开发陷入了“徒有资源,没有产品;空有遗存,缺乏载体”的困境。
为此,常州市武进区政府组织全国知名专家经过若干次方案论证和修改完善,最终确定了“城内立足原生态保护,城外保护开发”的总体规划。如何依托“小遗址”来演绎“大春秋”,为沉默的历史注入时代血液,赋予鲜活的生命?淹城不仅打造了一步一景的静态观赏区,还创造性地设置出动态体验区, 用具体可感的项目活动来支撑春秋文化的表现力。1:1原样复制的曾侯乙编钟不仅“可看”更“可听”,“铁血春秋”项目集成4D电影、仿真布景、特技表演等国际顶尖技术,游客可以体验当年吴越大战的场面。
常州坚持“全域旅游”理念,改变“抓旅游就是抓景点”的点状思维。春秋淹城在创意式演绎春秋历史文化的同时,还对常武地方特色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传统商业街坊集中了芙蓉鲜螺、太湖三白、寨桥老鹅等地方美食和留青竹刻、宫梳名篦、乱针绣等非遗艺术,淹城博物馆与武进名人馆、袁晓园艺术馆等一起构成了武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旅游+”和“+旅游”的双向融合打造新的城市格局,提升区域整体面貌和经济水平,同时也让地方文化回归和发扬,最终实现社会、文化、经济三重价值。
旅游+生态:一座水库的华丽蜕变
“七千溧阳人挑出一个大水库,因势利导、灌溉泄洪,造福一方百姓;领导班子巧绘一个天目湖,点山化水、观念生金,吸引四海游客。”这是在溧阳广为传颂的一句话,说的正是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初,溧阳市委、市政府就看到旅游业的广阔前景,把沙河、大溪两座国家级大型水库作为载体进行重点开发,因其承延天目山余脉,从此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天目湖。
作为全市近70万人民的饮用水源地,天目湖的旅游开发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截至目前,天目湖累计实施退耕还林2.86万亩、封山育林1.84万亩、退渔还湖0.65万亩。320平方公里水天一色,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95%,平均负离子含量高出城市15倍以上,种类繁多的古树名木、奇花异草以及数十种野生动物在此生息繁衍。
天目湖品牌成长的背后是“绿色”崛起。不断释放的生态红利带动了一批旅游扶贫项目落地,从2003年起溧阳市政府就积极转变思路,打造以旅游富民为主导的休闲度假新板块。2004年溧阳市政府编制了天目湖320平方公里的旅游总体规划,把溧阳南片区的优势资源全部纳入旅游规划范围,打造了南山竹海景区;2009年立足戴埠李家园地处天目山地震板块的地理环境,推出以温泉养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度假项目——御水温泉;去年又利用全长365公里的一号公路,以“三山(南山、曹山、瓦屋山)两湖(天目湖、长荡湖)”为中心,连接溧阳98个行政村、22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23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对外快速连通周边7个县市,实现游客与当地优质山水资源、主要旅游景点的无缝对接。
如今,一号公路不仅是溧阳旅游业的“颜值担当”,更是服务沿途村民、增创致富机遇,让原本“陷于深山”的乡村也融入全域旅游的“大棋局”里。推进“旅游+生态”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环境优、特色明、服务好”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和旅游风情小镇,常州境内的溧阳、金坛、武进、新北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