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蜂蝴蝶齐遇着,齐齐飞去看花开。黄蜂也到蝶也到,好比梁山会英台……”夕阳映水红,炊烟袅入夜,月入清江水,歌声唱晚空。近日,在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白沙镇下井村,村民钟建秋的家里传出了如丝如缕的“蝴蝶歌”,歌声清丽优美、宛转悠扬、悦耳动听。
有山就有瑶,有瑶就有歌。“蝴蝶歌”是富川县瑶族群众创造的一种原生态双声部歌曲,歌声如昆虫翅膀舞动时的美妙之声,被誉为“一支流淌于翅膀上的山歌”。歌手们即兴创作、出口成章、一唱群和。歌词表达对爱情、幸福的执着与向往,对时代、环境、人和事的褒奖与赞誉。2008年,瑶族蝴蝶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钟建秋的师父欧玉梅是蝴蝶歌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当晚,欧玉梅与搭档陈丽到下井村传授“蝴蝶歌”。消息传来,村民们早早换上瑶装——蓝色上衣搭配粉色瑶绣头巾,邻村过来学习的小阿妹们也统一了装束。她们说,这是对“蝴蝶歌”课堂最虔诚的仪式。
蝴蝶歌第四代传承人欧玉梅与搭档陈丽给大家进行示范演唱教学。富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大家拼好桌子坐到一起,摆上水果小食,围炉煮茶。当一碗热腾腾的油茶驱散寒意后,欧玉梅领着大家开声练习:“咿的黄的蜂,蝴的蝶,蝶蝶呀,啦的啦的山,咿呀尼的尼的咿……”
“我们的‘蝴蝶歌’是二声部民歌,大家再注意听听陈老师和我的高低音配合,你们仔细感受一下。”欧玉梅一边耐心地讲解着“蝴蝶歌”配合唱法,一边示范演唱。
据介绍,“蝴蝶歌”不同于现代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一种,被人们趣称为“魔鬼唱法”。其有长、短两种之分,由两人进行配合演唱。高音宛转悠扬,低音温润饱满,音程在一高一低间碰撞出现的“嗡嗡”之音,仿佛数只蝴蝶蜜蜂拍动着翅膀。不仅如此,演唱瑶族蝴蝶歌对气息的运用也有较高要求,其中蝴蝶歌中的长剁句演唱需要一口气唱下120个字。
一整晚,下井村的夜被歌声、欢笑声萦绕——这是欧玉梅一个普通的蝴蝶歌课堂。有学员问起演唱技法、对歌技巧等,欧玉梅和陈丽均不吝赐教。近年来,她和陈丽披星戴月,将蝴蝶歌的传艺授课带到各村各寨,徒弟们都亲切地称她们为“夜娘”。
欧玉梅表示,她从小就生长在一个蝴蝶歌传唱“世家”,7岁跟母亲走进蝴蝶歌堂,15岁便能演唱蝴蝶歌,20岁就掌握了蝴蝶歌的全部演唱技法。在蝴蝶歌音乐文化的熏陶之下,她心里种下了一颗非遗传承的种子。
“我们现在几乎每天都在一起,排练演出、给学员培训上课、到乡镇村里教学,很多时候只需要一个眼神,我们就能异口同声地高歌起来。”欧玉梅聊着与陈丽的默契和感情,像蜜里调油。
欧玉梅(右四)与徒弟们一起展示瑶族蝴蝶歌。富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些年,她们精心传艺蝴蝶歌,已经培养出钟建秋、莫春花等12对瑶族蝴蝶歌徒弟,还在县域内开展公益培训教学,指导600多人次。对于她们开展的蝴蝶歌传承工作,双方的家庭也给予了全力支持,是风雨无阻的接送和陪伴,也是手机铃声的蝴蝶歌的特别设置。
“蝴蝶歌”是瑶族人民的生活写照,是传承瑶族文化的瑰丽史诗。自诞生百余年以来,一代代优秀的蝴蝶歌者不断推动着蝴蝶歌延续发展。
“如果要问是什么让我们坚持下来,那一定是一种无比的热爱。”欧玉梅说。
“这是我们多好的民族文化啊,每次唱蝴蝶歌能让我感到身心愉悦。”陈丽说。
瑶胞在青山绿水间对唱蝴蝶歌。富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贺州市正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瑶乡人民把好日子天天放在歌里过,“蝴蝶歌”成了富川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瑶族蝴蝶歌的歌声里,回响着瑶乡人民的乡愁记忆,发扬着一个民族的瑰丽文化,流动着人性的温情音符,绵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