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现在时间是:
工作人员查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时尚生活娱乐 > 娱乐

4年没戏拍,差点去卖红薯,他是中国最被低估的男演员

更新于 2021-01-07   | 浏览次数 652

凭借《巡回检察组》,于和伟成功迈进“最惨男主”的行列。

且看,别人家的男一号:

往往是光鲜亮丽登场,一路开挂式的“打怪闯关”。

可于和伟呢?

不仅以上通通没有,还一路被虐。

剧中,于和伟饰演的冯森,是一名检察官。

他受省政法委书记委派,作为巡回检察组组长暗访、调查“九三零杀人案”。

按说,如此人设,应该是一身正气,很飒的。

他倒好,要么被临门一jio:

踹成表情包:

要么被老太太扣菜盆子:

要么被光头大汉揪头发。

他被逼的,只能用揪对方胡须来回击:

又惨又心酸......

抱歉,请允许她姐我先笑为敬,哈哈哈哈哈。

此外,更让人心疼的是,冯森作为男主,剧集播了四分之一他的名字都没出现,直到第11集,才正式“亮相”。

原来,前期为方便调查,冯森刻意隐瞒同事,乔装化名为“郑天明”,去接近目标人物,于是才有了前文的悲惨遭遇。

讲真,要不是他被当成骗子,抓进警局,还真不知道这“老狐狸”要埋伏多久。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于和伟在截然不同的两个角色间切换自如,着实称得上是“剧抛脸”,当之无愧的实力派。

的确,即便《巡回检察组》评分不高,存在不少剧情上的bug,但因为他,很多人有了点开下一集的理由。

毕竟他带来太多惊喜,比如名台词——

我,关系有点硬,路子有点野。

再比如精彩无比的名场面。

就拿之前刷屏全网的那段花絮举例,冯森怒斥后辈,那台词讲的,口至清晰,掷地有声。

他浑身每一个毛孔都是戏,把握情绪是一绝。

瞧那眼神儿,完全就是“老前辈不忍目睹小孩儿走歪路,骂都要骂醒”的赶脚。

每演一个角色,就让观众惊艳一回,于和伟是公认的圈内难得的好演员。

但有很多人不知,相较之与他同属70后的黄磊、刘烨、夏雨、黄渤,在年轻时就拍得名导作品,拿过奖项,他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

少一分绝佳的机遇,年近40岁才走红。

于和伟能走到今天,全是实力使然。

1971年,于和伟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

他3岁丧父,全家靠母亲在街上摆摊养活。

由于他是9个兄弟姊妹里的老幺,自小得到的宠爱更多。

当高龄的母亲奶水不够,外加忙于生计,处于哺乳期的大姐就让他吃;

后来上学没钱,学杂费加住宿费一年要七百多,搁在他家,简直是一笔巨款。

但姐姐二话没说,全力支持,为此直接卖掉自家孩子的钢琴。

“咱家还没出过大学生,好不容易要出来一个,我砸锅卖铁也得供你”

用于和伟的话讲,如果不是大姐,他很可能会去卖烤红薯,一辈子就这了。

时至今日,他都为没能见到大姐最后一面,而懊恼悔恨。

尽管相比姐姐,母亲不识字,没有文化,在很多地方帮不上他,但他直言,是妈妈教会他做人。

“她教育我们要干干净净的,不能没有骨气,不能没有自尊,不能有劣性。”

她让他知道不识字有坏处,但跟有没有文化,其实是两码事。

这带给于和伟的影响,是一生的。

谈起对于和伟的评价,合作过的导演、演员,回答清一色的是认真、较真。

刘涛为能与他搭戏,感到开心,因为他能帮她在角色上发掘更多的点;

对于选剧本,他更是严苛到“宁可不接,也绝不演不合适的”。

如今成为老戏骨,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对当时刚从上戏毕业,在北京人生地不熟漂泊的他来说,其中艰难,外人可以猜到。

不过,于和伟都咬着牙扛过来了。

而他日积月累的演戏功底,也终让他发光发亮。

2003年,他遇到人生的贵人,高希希。

得到他的提点,于和伟出演《历史的天空》里的头号反派万古碑。

该剧虽说与同期的《亮剑》在名气上有悬殊,但论质量和口碑,却一点儿也不差。

就是在这样一部作品里,于和伟和张丰毅、李雪健等戏骨同框飙戏,毫不怯场。

他把脸正心险的干部形象,演得活灵活现,让人“恨得让人牙痒痒”。

在这之后,于和伟又接连出现在高希希执导或监制的作品,成为其御用反派男演员——

《搭错车》里的苏民生、《城市里的春天》里的机关干部、《男人底线》里阴冷顽固的赵通达、《纸醉金迷》里的奸商......

可要知道,同一类角色演多了,会让外界对其造成刻板影响。

容易被观众骂不说,把握选角权的导演和制片也会先入为主,致使演员戏路变窄,受到局限。

但,在于和伟看来,他向来只看剧本和角色。

只要由衷的喜欢,至于所谓的转型问题,压根不考虑。

“我喜欢比较新鲜的角色,所谓新鲜就是之前从未塑造过的角色类型。只要是好的剧本,富有挑战性的角色,我都想尝试一下。”

即便于和伟这样讲,但她姐认为,这种想法完全基于他的实力,自信与底气。

至于功底薄弱的演员,还是谨慎参考吧。

毕竟,这位可是个凭一己之力,就差点霸屏“三国”的男子。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他分别饰演过一对儿死对头:

刘备和曹操。

两者——

一个是心慈手软、主张仁政的爱国之君;

一个是“宁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截然不同。

在《三国》,他赋予刘备新的样貌和肉身,在仁厚之余,为他添一分草莽英雄的气度。

刘备不再是只会哭哭啼啼,靠着谋臣武将夺取天下的君主。

他更立体,有很多面。

让人看到其竭尽一生,多少次仓促羁旅,多少次寥落行役,看他在收敛悲欢背后的悲欢。

不难看出,于和伟成为众人心中的刘皇叔。

他也被评价为《三国》成功的亮点之一。

然而......

时隔六年,“刘皇叔”又成了曹操。

拍《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起初争议很大,况且有陈建斌的霸气曹操在前,外界质疑于和伟能否胜任。

事实证明,是我们多虑了。

他的曹操,拥有豪迈豪迈的王者风范,眼神透露出杀伐决断。

他能自信说出:

“时不我待,华佗治病,我治天下”,魅力十足。

有粗狂,也有细腻,有威严,也有脆弱。

一如历史中的曹操本人,他口碑不一,在性格和行事作风上都充满矛盾。

凭借此角,于和伟获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男配角奖。

这是他少有的奖项中的重量级。

为此,他付出的是从《三国》时就开始的对历史的积累。

在当时,他就看完了《三国演义》、《三国志》、《后汉史》等资料里涵盖的刘备生平,那些书堆起来,足足摆满床底。

而为了演好刘备,他还仔细到把对手曹操的资料也看了。

是的,演好历史人物没有诀窍。

于和伟要做的,就是了解历史,研究自己所扮演的人物所处的历史阶段。

“这个没有什么讨巧的,做一份功课就会有一份获得,了解的历史背景越多越全面,对人物的塑造就越有好处。”

这些无一例外,为他之后多次出演三国题材,打下基础;

使他的表演让观众信服——

当了十多年演员,拍了几十部电视剧,于和伟却始终怀揣着电影梦。

面对邀约,他选择谨慎开始,在没遇到心动的剧本前,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因为把表演的本质忘了。

以至于当他从剧圈到电影圈,他的每一个细微表情和动作,都能经受住大荧幕的考验。

他在《我不是潘金莲》和《老炮儿》里的举止,皆演出了冯氏幽默的精髓。

于和伟一人千面,不受局限,他早已是无数人心中的影帝。

而对于自己在奖项上的“缺憾”,他本人并不看重。

记得当年他拿金鸡最佳男配时所说,得奖瞬间,“觉得自己一颗老心也波动了一下”,因为对手个顶个的强,拿奖实属不易。

他更多的是感激。

感激作品,感激观众,感激一直以来坚持走演员路的自己。

毕竟回首过往,让于和伟记忆最深的,还是无名时期一位导演的认可——

这个演员还有点儿意思。

是的,听到这句话,他多少年的憋屈和艰辛都不算什么了。


热线:010-52877375/76 版权所有:《金融周刊》 豫ICP备2023007820号-1
版权所有©2014-2015 www.365t.org 郑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