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年终秀是一场以人为题的盛宴,那么这一次,我们将举办一场以物为主的狂欢。
文 / 巴九灵
“如果用三个字告别2020年,你会选择哪三个字?”
一个月前,我们向读者征集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其中重复率最高的三个字是——
“还活着”。
01
最后一次见到外婆的时候,她已无法起身,艰难地睁开眼睛看着我,口中呢喃:“茶叶茶……茶叶茶。”
茶叶茶是临安的土话,意思就是放了茶叶的水。
舅舅马上去客厅取了来,用那种最常见的一次性透明塑料杯装着,斜斜靠着一根弯折的塑料吸管,即便外婆半躺着也可以直接饮用。
但外婆却把吸管吐了出来,声音着急起来,一迭声像抱怨似的:“怎么连茶叶茶也没有一杯啊?怎么连茶叶茶也没有一杯啊?”
“外婆已经弄不灵清了。”妈妈对我悄悄解释,一边继续耐心地把吸管塞到外婆嘴里。
重复几次后,妈妈突然猜到,外婆的意思并不是要自己喝茶,而是在说,怎么还没给我泡一杯茶水。
以一杯“茶叶茶”迎接远道而来的亲朋,是一种礼数。
以前每次去外婆家做客,外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泡一杯茶叶茶给我。茶水一定是滚烫的,用一次性透明塑料杯装着,一大团一大团的热气扑到脸上,我总是恭敬地接过,然后就放置在一边。
通常,我们离开时,那杯茶也依然“原封不动”地摆在那儿,只是那些袅袅的水汽,早已消失在空气中。
我从没认真在意过这种“礼数”,我更没有想到,外婆竟然是这样在意这个习惯。
中国一直有“托物言志”的文化,不擅于直白表达的我们,总喜欢把情感寄托在物品上。
这不是文人墨客的特权,像我外婆这样的老人、农村人,很多都没有念过书,他们在传递自己的感受时,形成的思维不是文字表达,更多的是借助物品。例如提前准备好孩子们喜欢吃的菜肴,又或者,默默地往你手里塞上一杯热茶。
所以,即便到了这样的时刻,她也不会和我说“我想你了”,而只是记挂着要给我泡一杯“茶叶茶”。
那次,从外婆家回家以后,我把家中库存许久的一些茶叶拿出来,挑拣出仍然可以用的,每逢有朋友来做客,即便他们带来了奶茶、汽水,我也会再为他们泡一杯热茶。
仍然有些茶叶是受到年轻朋友欢迎的。例如从长沙带来的,茶颜悦色的“淘淘乌龙”,或是听起来就非常养生的“冬瓜荷叶茶”,还有造型新颖有趣的“小心肝”茶,都会获得大家的青睐,有时候空杯,甚至会连烧几壶水。
水热得烫手,腾腾地冲进杯子里,就像是外婆递给我的那一杯茶叶茶一样。
我不想再让那杯茶凉下来。
02
2016年,我们发起“奇葩匠人”比赛,在一周内,收到了1831个报名,他们中大多数是80后。
过了一年,我们用“新匠人”命名了这一群人。
我们写过很多年轻匠人的故事,那时候,吴老师提出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人物经济的时代,人站在了货的前面。
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我们买一把梳子,是为了梳头;我们买一个马桶盖,只因为它是马桶上不可缺少的器件。
但是在最近这几年里,人的价值被互联网无限放大,自媒体大行其道,网红达人层出不穷。我们的消费链条节点,越来越多地被人所取代——因为信任薇娅、李佳琦,或者是朋友圈里的代购、微商,而下单购物。
但是今天,我们觉得,“新国货”应该再次站在人的前面。
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会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国货”,它们是这个国家的制造能力和文化水平的综合载体,向世界传递着这个国家新一代的声音。
而在传递信息的能力上,物品并不比人逊色,甚至那种影响将更为全面和深层。一些由语言无法讲清的体验,一些由个体无法代言的情感,都可以借由物品来传达。
一个真正担当得起“新国货”称谓的产品,应该具备让所有人情感共通的能力——小孩、老人,城市人、农村人,健康人、聋哑人,为生活打拼的“打工人”、为梦想坚持的“奇葩匠人”,甚至是语言不通、文化不同的人……
今天,我们就算买一把梳子,买的也是设计、是技术、是审美,是我们向往的生活,是人们寄托在它上面的美好情感。
那些制造这个东西的人相信,它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美好;而购买这个东西的你,也是如此认为的。
我们想要的“新国货”,从来都不是一个“货品”,而是寄托了人的思考和情感在里面的东西。
03
如今,我们真的要向2020年告别了。
在跨年的夜晚,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当阳光再次照进我们的眼中。你知道,有的人永远留在了过去。
而有的人,还活着。
有的企业还活着,有的梦想还活着。
经历了一个多灾多难的2020年,那些一直在努力活着,甚至在苦难中蜕变成更好的新国货,理应获得一个属于它们的舞台。
如果说年终秀是一场以人为题的盛宴,那么这一次,我们将举办一场以物为主的狂欢。
12月31日,在吴晓波年终秀后一天,我们打算为“新国货”办一个跨年直播秀,我们请来了脱口秀演员、超人气主播、资深媒体人……想要把“它”捧红。这场活动将从上午10点持续到晚上24点,分成新国货直播、金物奖直播、新国货脱口秀三大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