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现在时间是:
工作人员查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网友聚焦

网红小慧君造谣性骚扰,究竟伤害了谁?

更新于 2023-05-24   | 浏览次数 676

近日,女网红小慧君(真名刘某慧)网络账号被封,引发广泛关注。


2020年,刘某慧在网络发声,自称受到MCN公司总经理孙灏羽性骚扰。网红夫妇姚某杰和陈某雨随后公开发布视频表示支持,还称该公司骗了他们。孙灏羽随后表示,刘某慧和姚某杰夫妇的指控不实。

20226月,法院认定,刘某慧指控的孙灏羽性骚扰一事为虚构。刘某慧和姚某杰用舆论施压相关公司,以实现低成本解约目的。法院分别判决刘某慧和姚某杰在网络平台账号上向相关公司道歉、澄清事实,分别赔偿5万元,承担原告方律师费7000元。


法院认定刘某慧所述性骚扰为虚构


法院判决刘某慧公开道歉,赔偿原告5万元

几个网红的闹剧,令公众愤怒的同时,更细思恐极。

狼来了的次数多了,

真正的受害者怎么办?

几张照片、几段音频,或者真假难辨的聊天记录,就可以把性骚扰”“出轨等帽子,扣在任何一个人头上, 随之而来的便是漫天的网暴,这个人也会面临社会性死亡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今天,有人成功借由社交媒体推动维权,但颠倒黑白的小作文也泛滥成灾,仿佛谁更会摆弄文字、刻意煽情,谁就占据了舆论制高点。

比如,此前有博主发文称叫跑腿送重要文件被勒索,跑腿小哥瞬间成为众矢之的,最终却被证实相关内容纯属蓄意捏造。

凡此种种,虽动机不一,但多是利用大家的朴素正义感博同情、带节奏,即便最终能够还原事实真相,但被指控者往往已经被舆论浪潮淹没。

更值得警惕的是,狼来了的次数多了,追问真相、守护公道的舆论氛围难免受到伤害,结果导致真正需要维权的人难上加难。

过去我们常说眼见为实,可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有图未必有真相,很多爆料看似感情充沛、证据确凿,实则开篇一张图、内容全靠编。作为普通网民,不被情绪化的判断裹挟,不被预设好的立场蒙蔽,理应成为数字化生存的基本态度。

惩戒不够有力

就是对此类行为的纵容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即使辟谣之后,伤害也无法消弭。这种现象,不仅不正常,还相当可怕,理论上每个人都可能会遭遇这种诬陷,这是社会隐忧。

之所以会如此,造谣诬陷者的人品低劣、法治意识淡薄,是一方面,造谣成本低,惩戒不到位不给力,社会对此类行为的全方位震慑还没有形成,相关规范机制和体系还有待加强,也是主要原因。

这些因素在此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几个网红以有预谋诬陷的方式,逼自己老板让步,只是为了个人私利,完全不顾他人的名誉和正当权益,也完全不把社会公德乃至法律放在眼里,性质极其恶劣,社会负面影响极大。

幸亏法院出手,依法处理,以正视听,还受害者一个公道,让正义虽迟但到。但事情还没有结束。有媒体报道称,刘某慧和姚某杰仍未履行法院判决中公开赔礼道歉的判罚。判决书都生效近一年了,这些始作俑者还没有履行判决,这显然不是社会期待的结局,法院显然还要继续出手,强制执行。

除此之外,被告分别赔偿5万元的判决,也让公众普遍质疑,处罚过于轻了,使得造谣成本太低。毕竟此前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案,一审宣判两被告人犯诽谤罪,判一缓二。而小慧君网络账号近期才被封禁,相关网络平台的介入处置也有过慢之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惩戒不够及时有力,也是对此类行为的纵容。

千万粉丝网红构陷老板性骚扰,以及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案,至少始作俑者都被依法惩戒,但那些过程中被谣言魔弹一击就倒的看客们,可能大多还置身事外。他们的推波助澜以及网暴行为,给当事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恐怕不亚于始作俑者本身。虽然现在对这方面的治理,依然是现实难点,但为了保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样的显然不应再继续下去。

现在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红的时代,这是互联网短视频时代带来的一种平权,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机会成名。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风险,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在法律和道德的红线内驾驭住流量。

当前网红圈,百花齐放也鱼龙混杂,很多网红都有几十万、上百上千万粉丝,稍微起点邪念,或被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警惕这一群体可能带来的社会负面效应,为他们戴好紧箍圈,上好法治规范课,需要全社会重视和努力。


热线:010-52877375/76 版权所有:《金融周刊》 豫ICP备2023007820号-1
版权所有©2014-2015 www.365t.org 郑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