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二手平台应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过滤和禁止可能与黑色产业链有关的回收行为
售价3000元左右的某品牌面霜,用完后空瓶能卖300元左右。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买卖高档护肤品空瓶的现象每天都在发生。记者询问买家购买空瓶有何用途,大部分会回答说收藏,摆在家好看。然而,记者了解到收藏可能是假,真实目的或是造假。
北京的郑女士说,她是在某社交平台看到有人回收空瓶,如今她用完的空瓶都会卖掉,“回收价格跟品相、是否有包装盒、说明书等挂钩,我现在会特地留存这些产品外包装。”
记者以多款高档护肤品“空瓶”为关键词,在二手商品平台上搜索,发现相关买卖帖文很多,而且回收价格不菲。
与此同时,一些高档护肤品在一些二手平台的卖家手里,售价却一落千丈。某品牌一款50毫升的面霜,正常价格3000元左右,而在一些电商小店里,同样的面霜售价仅为1000元左右,最低的甚至只要200元。
记者辗转联系到一家高档护肤品“A货”专卖店,对方表示,可提供该款面霜300元至1000元等不同品质的产品。对方建议低价的可摆在家里充门面,价格高一些的可送人。店家强调:“去专柜查瓶子也验不出是假货,很多男生送女朋友都从我这买。”
有业内人士透露,瓶子是辨别化妆品真伪一个重要依据。正品的化妆品瓶子仿制难度大、成本高,因此回收正品空瓶用于造假售假便成了一门“生意”。
此前,已有多起此类案件受到查处并被曝光。2021年7月,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检察院判决了3名制假贩假者。3人采用稀释正品化妆品再灌装的方式大量生产假冒化妆品,仅2018年至2020年间,非法所得就超过3100万元。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目前,不少企业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回收体系,消费者有时也很难辨别空瓶回收究竟是用于制假售假,还是出于环保等目的,“针对这种情况,应鼓励相关的生产商建立回收体系,封闭运行,或者委托一些有信用、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回收。”同时,刘俊海认为,二手平台等也应当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过滤和禁止可能与黑色产业链有关的回收行为。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一些化妆品品牌推出了“空瓶回收计划”,回收成功后将给予消费者丝巾等礼品。一些商场也加入回收行列,设置专门的护肤品、化妆品空瓶自助回收机,以消费券等鼓励消费者进行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