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凡
出品 | 棱镜·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2020年12月29日,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在法国巴黎近郊一家医院中逝世,享年98岁。
法国设计师兼商人皮尔·卡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他的家人在给媒体的一份声明中称,皮尔·卡丹“是一位跨世纪的伟大服装设计师,留给法国乃至世界时尚界一份独一无二的艺术遗产”。
1922年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近郊的皮尔·卡丹,两岁时随一战中失去一切的父母迁往法国。1945年他来到巴黎,先在迪奥等当时最负盛名的时装店工作,后独立开设服装设计公司。他因为提出“时装大众化”的口号,曾一度被法国高级时装业所排斥。
他还和中国有一段不解之缘。
在爱马仕、迪奥等奢侈品牌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皮尔·卡丹本人的大胆和远见,率先给流行“蓝黑灰”的中国服饰业带来巨大冲击,成为当时的中国人了解世界文化的一扇窗口。
如今,皮尔·卡丹品牌在中国大众文化中渐渐没落的背后,是老牌海外品牌掘金中国“容易时代”的过去,也是更自信的中国新一代中国消费者和本土品牌的崛起。
皮尔·卡丹曾经在长城走秀 来源:纪录片《House of Cardin》截图
初入中国:“蓝黑灰”年代的时尚启蒙
1978年,皮尔·卡丹第一次进入中国,应邀在北京民族宫饭店举行一场小型“观摩会”。时任新华社记者的李安定,成为为数不多有机会目睹新中国第一场时装发布会的人。
30年后,他撰文描述观摩会现场:“当一个金发美女面对观众停住脚步,突然兴之所至地敞开对襟衣裙时,台下的人们竟然像一波巨浪打来,身子齐刷刷向后倒去。”——这是如今习惯于在网上观看奢侈品牌 发布会的95后中国Z世代(1995年-2005年出生)难以想象的场景。
在《中国日报》记者后来的记录中有这样的细节:组织方曾经在模特更衣区进行男女模特的区域隔断,但被皮尔·卡丹本人固执地要求拆除,因为“时装设计师就像外科医生一样,将人体视为人体,这里不需要隐私。”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皮尔·卡丹在中国只是一场西方美学和消费观念的冲击,而并没有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消费者。
1981年皮尔·卡丹在中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78年,中国的人均GDP是250美元,GDP总量为4000亿元人民币。那时,离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还有10年的距离。无论是服饰的风格或是产品的原价,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都不切实际。
但变化已悄然发生。
1979年以后,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总思路下,大量西方的先进技术——汽车、冶金、材料、化工、精密机械、自动化、生物化学——涌入中国。思想解放中的中国人开始借力于时代大潮,一部分也先富裕了起来。
1988年,借助与天津津达制衣有限公司的许可协议,皮尔·卡丹找到了进入中国消费者生活的方式。
天津津达制衣有限公司是以天津纺织集团为基础,是与总部位于意大利的纺织服饰集团GFT和中信集团共同打造的合资企业。在中国获得西服和大衣的独家许可后,津达管理着皮尔·卡丹从面料选择、裁剪,到缝制、分销、零售的全链条。后来,由于GFT的策略变化,公司将其在津达的股份出售给了名为Apple Sino Investment Co Ltd的公司,后者是一家香港企业,专门生产女装和鞋子。
皮尔·卡丹西装在中国市场的初期售价在400元人民币,随着消费者经济实力的增强,零售价格逐渐扩大到3千至2万元人民币。
1994年5月15日,北京街头的皮尔·卡丹服饰广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那个年代,在爱马仕皮带还没有进入地产商人视野的时候,把西装袖子不经意地挽起,露出皮尔·卡丹的首字母标示,在中国被认为是“成功商人的象征”。
厕纸也可授权,昔日名牌走下神坛
皮尔·卡丹本人除了是设计师之外,也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成功商人。
1979年1月25日,法国巴黎,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拍摄肖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就在全球范围内创造性地进行品牌授权,授权的产品涉及太阳镜、香水、汽车、厨房用品等不一而足。他曾经对媒体表示,如果需要,哪怕是厕纸,他也愿意将自己的名字放上去。
在品牌授权的背后,有皮尔·卡丹想要时尚大众化的诉求。
“我不希望仅仅做有钱人才穿得起时装。”皮尔·卡丹曾如此评价随处可见的首字母品牌标识,“人们过去说它俗不可耐……然而事后却都争相仿效”。
但授权的滥用,却提前透支着品牌的高端形象。这点在中国市场体现得尤为明显。
2009年,皮尔·卡丹在中国就有24个代理商,品牌被授权用到了男装、牛仔装、童装、箱包、领带、雨伞、毛巾等数百种产品之上,虽然商品的总销售额每年有15亿美元,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饱受诟病。
皮尔·卡丹还不时陷入质检丑闻。
比如,2013年8月皮尔·卡丹因标识、成分含量、染色牢度、起毛起球达不到标准要求,被湖南省工商局曝光;2014年皮尔·卡丹一款黑色皮衣因撕裂力指标不合格而引起质检争议;2015年皮尔·卡丹一款女两翻领加长套衫,被曝洗涤后产品缩水明显,长度缩水3.4%,宽度缩水6.3%,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羊绒衫松弛尺寸变化率±5%的标准等。
皮尔·卡丹公司中国首席代表在2013年曾表示,皮尔·卡丹会“将权利授给当地公司进行运作,由该公司进行生产、销售,我们提供技术支持,主要是设计,设计师会跟代理商们进行辅导沟通,每年提供两次的设计图稿。”但在设计之外,皮尔·卡丹对授权方的定价和质量均无掌控,反噬品牌。
对于富有争议的授权滥用,卡丹本人似乎并不后悔。他在2011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创造了一个世界。不管你喜不喜欢,那是另一回事!”
在最近的十年里,皮尔·卡丹一度寻求将公司整体出售,估值为10亿欧元,当时最被看好的潜在买家是中国商人。但最终并无结果,这也从侧面说明市场对这一法国传统品牌的估值。
本土品牌崛起中的落寞背影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伟大的设计师,漂亮的裙子是远远不够的。”2011年在中国发布会上的皮尔·卡丹曾经对中国媒体表示,“你必须让你的观众惊呆”。
2006年3月24日晚,北京,皮尔-卡丹时装秀-谢幕合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这位曾经在上世纪七零年代的中国观众席里掀起冲击波、在八零年代中带领12名中国模特第一次到巴黎表演、九零年代创造性地在北京太庙举办品牌发布会的时尚操盘手,却越来越难以取悦新一代的中国消费群体了。
和他们的父母辈不同,出生于1995年之后的年轻人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从小接触国际信息,对大牌早已脱敏。和全球其他地区的同龄人一样,他们见多识广、注重品质,也注重通过品牌自我表达并建立情感连接。在他们的消费理念中,对本土文化元素有着天然的自信和偏好。
率先意识到这一点的国际品牌进行着各类尝试。比如,法国奢侈品牌香奈儿在2017年推出的创新护肤品牌“茶灵”,强调灵感来源于云南原生态茶林;另一珠宝品牌卡地亚通过和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展览的方式,展现卡地亚发展历史中,曾如何受到东方文化的熏陶等。
同时,摆脱了粗制滥造偏见的“中国制造”,在工业体系的完善中不断打造着本土品牌,也在抢占消费者眼球。
这既包括百雀羚、回力鞋、李宁等带有大众记忆的老牌翻红,也包括花西子、完美日记等新锐品牌的异军突起。比如,2017年3月8日诞生于中国杭州的彩妆品牌花西子就主打“东方彩妆,以花养妆”,品牌名“花西子”的英文为“Florasis”,意为“花神”,而只有熟悉中国文化的人,才会天然联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韵味,对品牌想表达的东方美学和意味有更切身的感受。
“在你挑选服装时,千万别只注意其局部与细节。须知时装是脱离不了形象的,它首先反映人的类型,还反映时代的精神。”这是皮尔·卡丹在回应“现在流行什么服装”问题时的回答,也成为他中国往事的一个注脚。
参考资料:
《皮尔·卡丹:国产的未来》,《经济观察报》,2009年7月17日
《Facelift》,《China Daily》,2008年5月5日
《皮尔卡丹因质量问题多次被曝光 滥用品牌授权走下神坛》,《中国经营报》,2016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