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萌
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步入第六个年头。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继上海自贸试验区于2013年设立之后,第二批广东、天津、福建等3个自贸试验区于2015年设立,第三批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7个自贸试验区于2017年设立,去年海南全岛启动自贸试验区建设,现已形成“1+3+7+1”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除海南全岛建设自贸区外,前3批设立的11个自贸区,每个自贸区的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此前,在G20大阪峰会上,我国宣布了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其中包括新设6个自贸试验区、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等内容。
随后,商务部表示,关于新设6个自贸试验区、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有关情况,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履行有关程序。将进一步优化我国自贸试验区的布局,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差别化探索,形成更多、适用面更广的改革试点成果。
8月6日,备受关注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总体方案揭晓。那么,即将新设的6个自贸试验区又将花落谁家?
本报记者查阅各地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今年有不少省份明确表示要申报设立自贸试验区。例如,山东、河北、云南等。
一位不愿署名的业内专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西部、东北部可能是此次的扩容重点,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此外,为促进环渤海地区联动发展,推动中日、中韩第三方市场合作,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山东也有希望加入到新一批自贸试验区的行列。
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袁园介绍,近6年来,以国务院发函等方式集中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共五批、合计106项;由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商务部)总结印发供各地借鉴的“最佳实践案例”共三批、合计43个;各部门自行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53项。累计来看,自贸试验区形成的202项制度创新成果得以复制推广。从试点经验产生的领域、类型和效果看。投资便利化涉及81项,贸易便利化64项,金融开放创新23项,事中事后监管34项。从复制推广的路径和方式看。在国家层面,既有集中复制推广,也有部门自主复制推广。
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经济研究院此前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19)》指出,前两批自贸试验区的试验任务完成率均超过90%,由于挂牌时间有先后,截至2018年底,第三批自贸试验区试验任务完成率总体超过70%。
上述报告显示,11个自贸试验区(不包括海南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60多万家,外资企业近4万家。报告还显示,中国自贸试验区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合作。从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看,四川、河南、湖北等自贸试验区均开通了与欧洲国家互联互通的货运班列。河南自贸试验区已实现每周“去八回八”常态化均衡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