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临床诊疗实践证明,中医药在围手术期可以帮助患者快速康复,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说。
“人工心脏”是在患者原有心脏里植入一个“泵”,将血液泵入主动脉,供应人体所需,让“报废”的心室得到休息。研究显示,左心室辅助装置3年生存率为80%,接近心脏移植效果,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
来自广西的黎先生年仅44岁,在十几年前感冒后,出现活动后气促,伴呼吸困难、咳嗽等,并伴有夜间端坐呼吸,被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
病程发展至长期卧床休养的黎先生,在寻求心脏移植匹配无果后,到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经多次检查确认,其左心室射血分数只有19%,不到正常值的1/3,属于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经过评估,该院心血管大科副主任范小平认为黎先生可以尝试植入人工心脏。
4月26日,范小平团队为患者开展了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仅用2个小时,这颗“人工心脏”顺利植入黎先生体内并开始运转。此次手术使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重量仅180克。该装置没有实体轴承,可减轻对血液成分的破坏,降低术后出血和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
杨志敏说,此次围手术期中医药“针药联用”大显身手。黎先生初入院时,由于长期心衰,身体状态不能马上进行手术,专家团队成立中西医联合诊疗小组,为其量身定制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术后,治疗团队根据患者体虚疼痛及胃肠功能失司的情况,进行中医经方和耳穴压豆、皮内针、腕踝针等调理,并结合药膳,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人工心脏’可以为黎先生争取更长生存、更高生活质量,术中对心脏瓣膜病变进行修复,术后中医药促进患者康复。”范小平说,也许几年之后,摘除“人工心”不是梦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