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一定得由主课老师担任吗?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不少中小学班级悄然发生新变化——身怀运动技能的体育老师当上了班主任。近日却有家长在网络上发帖诉苦,表示这一变化“让她很惶恐”,相关话题随即登上热搜榜。
赞成者建议“全国推广”,理由不外乎几点,诸如体育老师的直率外向同孩子们活泼好动的性格相契,体育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多锻炼身体,可以把主课老师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反对者亦有之,他们或认为体育老师缺乏对孩子的了解,或担心孩子“玩野”、耽误文化课学习。
全盘批评否定的做法不可取。早在2020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体育老师、音乐老师、美术老师、科技老师都可以做班主任”,并谈到有关文件的使命是“让体育老师当班主任不再是一个问题,将来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时髦”。各地的成功实践也多次力证:体育老师有能力带领学生们“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化解争执的关键在于明白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相较一味强调学科知识、考试技巧的灌输,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更应成为班主任的关注重点。体育老师大都阳光积极、热情高涨,外加其教学任务相对较轻,能够有充沛的精力和时间去抓好班级管理、关心学生成长。我们乐见新学期的新变化,也期待更多中小学班级尝试这一新方案。
与此同时,部分反对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揭露了新变化存在的短板弱项,这也是包括体育老师在内各主体应该努力的方向。比如,与语数外等科目的老师相比,体育老师对学生性格与成绩的了解或许略显不足。再比如,体育老师担任班主任的情况尚未被家长普遍接受,这就使得部分体育老师缺乏走向管理岗位的机会,更难言提升管理水平了。刻板印象的改变并非一日之功,但我们相信通过体育老师的倾情奉献、通过社会各界的正确引导,终将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可。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美育等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体育老师亦由“幕后”走向“前台”。新的变化已经发生,我们有理由相信体育老师也可成长为“金牌班主任”,也可承担起唤醒灵魂、启迪人生的教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