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千万罚单VS保险业百万罚单
8月9日,中信银行领到2200万巨额罚单——这是今年以来银保监系统开出的最大一笔罚单。
据中国银保监会公布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信银行因未按企业划型标准将多家企业划分为小微型企业,报送监管数据不真实;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条件等13项违规事实,被没收违法所得约33.67万元,罚款2190万元,合计约2223.67万元。
7月中旬,华海财险领到187万元巨额罚单——这是今年以来银保监会针对保险业开出的最大一张罚单。
横向对比,保险业的最大罚单不及银行业最大罚单的零头;但纵向对比,相比于去年保险业内某健康险公司领到的单笔143万元的最大罚单,监管层针对保险业违规乱象的处罚力度正逐步加大。
银保监会两年开出逾万份行政处罚 今年前7月险企被罚逾7000万
据中国保险报统计,2017年至2019年一季度,银保监会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1735份,罚没总计59.41亿元,罚没金额超过了之前10年的总和。
其中,银行业监管领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8888份,处罚机构4432家次,处罚责任人员5305人次,作出警告3421家(人)次,罚没合计54.88亿元,责令停业整顿1家,取消任职资格450人次,禁止从业365人;
保险业监管领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847份,处罚机构2127家次,处罚责任人员3105人次,作出警告3982家(人)次,罚没合计4.53亿元,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81家次,限制业务范围1家次,吊销业务许可证10家,撤销任职资格74人次,禁止从业4人。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前7个月,银保监会合计对保险机构(寿险公司、财险公司、保险中介)罚款超过7000万元。其中,财险公司被罚金额占比过半。
编制虚假材料的相关违规占比最高 针对个人的罚单明显增多
从今年以来保险业所领到的罚单来看,保险机构的违规种类繁多,其中编制虚假材料的相关违规占比最高。对于编制虚假材料违规多发的原因,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向楠表示,一方面,这些资料是企业对外传递自身资质和运行情况的载体,是各利益相关者判断企业状况的主要依据,也是保险监管行政决定的重要参考,所以企业有动力“美化”;另一方面,这些违规一般没有消费者投诉,也通常不涉及公司治理等的大事件,所以往往需要监管机构扩宽检查覆盖面、加强现场检查、提升检查的技术手段才能发现。
此外,给予被保险人合同外利益或不正当利益、欺骗投保人、公司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违规以及公司档案管理违规等依旧多发,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微信及自媒体宣传误导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正在加大。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监管机构针对保险行业开出的罚单量有所减少,但针对个人的罚单明显增多,由此也凸显出明确责任主体的监管要求。对此,王向楠表示,加强对主体责任人的处罚是国内外保险监管的趋势,现实经营中存在着多重委托代理问题,决定某个具体行为的基本均是个人(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其决策时考虑的通常是自己的收益和预期成本,而企业的其他人员并未参与甚至不知情。因此,加强对主体责任人的处罚才能有效治理违规行为,并减少“伤及无辜”,从长远看,这也有助于促使企业完善内控和培育诚信经营文化。
国外金融监管罚到伤筋动骨
去年4月,美国富国银行支付10亿美元,和解美国政府对其消费者业务违规行为的调查,其中包括强迫汽车贷款客户购买不必要的保险。这是特朗普政府就职以来的最大一笔银行业罚单。
而早在2006年8月,美国最大人寿保险公司保德信金融集团曾因欺诈交易被美国政府处以6亿美元的罚金。据相关人士称,这是市场择时交易案例中罚金最多的一例。按照处理结果,保德信集团将赔偿政府3.25亿美元,并补偿2.7亿美元给欺诈行为的受害者,同时向马萨诸塞州政府部门支付500万美元赔偿金。
据了解,保险业在美国向来被视为关系公共利益的行业。和很多国家不同,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保险法,在对保险行业的监管中实行的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双重监管制度。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拥有各自独立的保险立法权利管理权。但美国保险监管的行政部门主要是各州的保险监管署,也叫保险监管局。
当保险公司的盈余账户达到某一不可接受的水平或公司的行为严重损害被保险人利益时,州保险监管部门便会介入该保险公司的经营。如果这种介入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监管部门便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如涉及的是小保险公司,州监管部门便会让大公司兼并该小公司,或动用保证金对该公司清算。如涉及的是大中型保险公司,就采取包括没收财产、令其停业整顿、清理债务和宣布解散等措施。当然这些都须事先经法院批准。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