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黄金协会全球央行及亚太区(除中国外)主管樊少凯说:“这是一场结构性转变。过去西方国家持续出售黄金,如今已经基本停止;而新兴市场央行则加快购入步伐,正努力‘赶上’并建立起更加稳健的黄金储备体系。”
央行对黄金的兴趣升温并非偶然。自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黄金价格一路走高,并在今年4月触及每安士3500.05美元(约4486新元)的历史新高,约是战前价格的两倍。
这项调查在今年2月25日至5月20日期间展开,共有73家央行回应。结果显示,超七成的受访央行预计未来五年黄金在它们储备中的占比将提高,高于去年的69%;其中有95%认为全球央行的黄金储备总量将在未来一年继续上升,为历来最高。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与舆观(YouGov)星期二(6月17日)联合发布的年度调查,未来12个月预期增持黄金的央行比例已升至43%,创下八年来最高纪录,而计划减少美元储备的央行比例也同步上升,显示美元主导地位虽未动摇,但央行配置策略正在逐步转向多元化与“去美元化”。
自2022年以来,央行每年净购金量均突破1000吨,远高于过去十年的年均400吨至500吨水平,并推动黄金在全球央行储备结构中的占比在去年底首次超过欧元,跃升为继美元之后第二大储备资产。
世界黄金协会预计,在短期内央行购金动能将持续维持高位,黄金仍将是全球金融体系中最具吸引力的战略资产之一。
与此同时,美元在全球官方储备中的占比继续下滑,最新数据显示已跌至五成以下。财政赤字扩大、资产冻结风险升高、潜在贸易摩擦等因素,均削弱了部分央行对美元资产的信心。调查显示,来自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受访央行中,有高达69%将地缘冲突与贸易关税视为调整储备结构的重要考量。
尽管美元地位受到更多审视,但仍未出现大规模撤离迹象。各国央行只是比过去更谨慎地看待美元及美债市场,但目前还不是全面撤出的时机。
在地缘政治风险升温及通胀压力未消背景下,全球中央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增持黄金作为外汇储备资产。传内地多地税务局正同步启动审查,向投资者征收境外投资收入补税。反映中国概念股表现的金龙指数周四跌2.37%,当中富途证券(FUTU)、老虎证券(TIGR)分别跌5.3%及8.2%。
新加坡《联合早报》引述内地律师事务所报道,中国税务机关近期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向众多高净值个人发出海外收益申报提醒。自4月下旬以来,不少声称在香港券商炒股的内地网民在社交媒体表示,接到了境外收入补税的通知,部分人贴出上海、武汉等地税务部门发出的境外所得纳税提醒截图。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税务局人员向该报确认,“目前有接到通知”,税务部门有专门工作人员在联络相关纳税人,提醒境外收入需要依法申报。
港龙头券商传被重点核查
据报部分投资者收到申报通知,要求的补税金额从十几万至上百万人民币不等,而香港某龙头券商成此次核查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部分中小额账户亦在自查范围内。
此次审查并非突如其来,随着全球税务信息交换机制CRS(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共同申报准则)的实施,中国税务局可通过金融机构获取市民的境外账户详细资料。当局从去年开始加大了对中国税务居民境外收入申报问题的处理力度。
内地传媒《钛媒体》报道指出,自今年3月起,湖北、山东、上海、浙江等地税务局已在短期内同步启动境外收入核查。根据已公布案例,补税金额介乎12.72万元至126.38万元人民币。
追溯3年前 中小户亦被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核查重点针对2022至2023年度的交易记录,北京、山东、重庆等地也已陆续跟进。与此同时,并非仅有大额账户会被稽查,部分中小投资者也已收到通知,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核查标准甚至更为严格。
目前全球已有120多个国家及地区实施CRS机制,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欧洲等。中国于2018年9月正式加入CRS信息交换。上报内容包括账户持有人的身份信息、账户余额、交易记录、股息红利及资本利得等。据报香港地区2019年前开立且余额低于25万美元的账户设有暂时豁免条款,但一旦超限仍需补报。此外,金融机构在执行层面有权自主决定是否上报小额账户,因此低金额并非绝对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