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作者 | 杨三喜 教育资深媒体人
日前,江西铜鼓举行教师节表彰大会,新任铜鼓县委书记江伟斌在会上宣布,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铜鼓普通高中教育全部免学费,已交的全部退还。免学费后,每年财政将增加投入220万元左右,但却可以惠及近3000人。在中西部地区,高中免学费已经渐成趋势。高中免学费固然是一个善政,但是免学费果真能够实现“留住本地生源,促进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均衡、协调发展”等系列目标吗?
高中免学费实际意义有多大?
铜鼓县将成为江西宜春市首个实行高中教育全部免学费的县(市、区),但铜鼓县的做法,在江西省内并不是什么创举。从2010年秋季开始,江西省德兴市就已经成为了省内第一个推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的县市。在全国范围内,高中阶段免费,也已经渐成趋势,早在2012年,内蒙古就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了高中免费教育,成为全国首个在全区范围内实现12年免费教育的省份。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经济更为发达、财政实力更为雄厚的东部地区,鲜有地区提出高中教育免费政策。目前实施高中免费的多是中西部地区。
原因恐怕在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民众经济条件较好,对是否免除学杂费没有什么感觉。更加刺痛家长钱包的,恐怕是学校的各种“额外收费”,以及焦虑、攀比等情绪影响下的昂贵校外培训支出。
对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那些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学杂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免费对于减轻家庭负担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不过这个意义也不宜过于高估。即便是那些因为贫困而让孩子辍学的家庭,最大的原因恐怕也不是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在于接受教育的总体成本在不断提升——不仅是因为生活费等在提升,很大程度还在于贫困家庭也越来越接受了孩子需要上培训班的理念,再加上不能出去打工挣钱,以及对教育改变命运缺乏信心,所以才辍学。
有观点认为,高中教育免费“可能将削平中职教育在较发达地区的优势”,这种观点未免有些杞人忧天。实际上,在当下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地位尚没有彻底改变的背景下,绝大多数家庭都会让孩子选择普通高中而不是中职教育,之所以上了中职,不是因为它免费,更大的可能是没得选,没考上。
所以,高中免学费的实际意义,无疑值得商榷。
免费教育不一定是最好的
很多人对免费有误解,认为免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幼儿园“上园贵”“上园难”就呼吁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实行免费,想要普及高中教育,于是又期待高中教育免费。
不是说免费政策不好,人们当然都希望12年免费教育,乃至从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免费。但是免费并不能带来教育问题的真正解决,而对于个体的教育来说,免费的往往不一定是最好的。
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的目标是实现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家庭的教育支出并没有因此而减轻。一到暑假,孩子就成了碎钞机,三万元撑不起一个暑假的话题此起彼伏。
在上海、深圳等民办教育发达的地区,民办中小学校渐渐成为了优质教育的代名词。公办教育由于学习时间短、教学内容难度小等问题,无法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家长只能花更多的钱去报校外培训班,找补回来。因为在升学面前,成绩终归还是第一位的。
民办学校收费不菲,有的甚至高达几万元人民币一年,但家长仍然趋之若鹜,破釜沉舟也要“拼”进民办校,为了一个名额挤破头,面谈时被查三代依然甘之如饴。
在高中阶段,由于公办高中可以选择生源,重点高中仍然很强势,民办高中的优势并不明显,但是近年来,各地一些重金打造的民办高中依托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再加上异地招收优质生源,正在异军突起,猛烈冲击公办高中的优势。
以广州为例,2017年,广州各大民办高中的重本率相继刷新,有的突破50%,有的突破60%,其教育教学质量,已经超过多数区属示范性高中,跻身前列,因此,2017年被称为广州民办高中的“崛起年”。崛起的直接原因就是从2014年开始,广州异地中考政策放开。
目前,衡水中学异地办学分校在国内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衡水中学在国内10个省份开设至少18所分校,遍布昆明、遂宁、张家口、南昌、合肥、邯郸等地。这些分校无疑都将冲击当地公办高中的地位,无疑都比免费政策更能够改变当地的教育生态。
“上好学”而不是“有学上”,已经成为家长们最主要的教育诉求。公立学校免费了,但是教学机制不灵活、师资落后、教学设施不完善,最终教育质量比不上民办学校,家长自然会用脚投票。反过来,如果公立教学质量提升了,即便交点学费,家长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免费也不见得能留住本地生源
根据铜鼓县教育体育局局长的说法,免费政策有利于解决铜鼓贫困学生读书难的问题,有利于留住本地生源……促进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均衡、协调发展。
对于第一个目标,不得不承认,免费政策的确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学生的困难,但是留住本地生源等目标,恐很难实现。
高中教育的地位不言而喻,它承上启下,竞争性、选拔性强,直接决定了学生进入什么样的高校,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怎样的未来。
但是对于县域范围内高中教育的发展来说,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高中教育陷入了发展困境,最主要的原因是优质生源大面积流失。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的一份名叫《赌局与赌徒——一个县域教育生态的非典型素描》的调研报告,揭示了这种县域高中教育的困境。她所调研的这个县,前几年的一次中考的前100名的85个全走了,就剩15个在本县念书。
生源流失之后,教师发现再怎么教,都没有办法体现工作价值。生源流失,教育质量提不上去,县中失去了元气,开始衰落,优秀教师相继流失。经济的发展以及便利的交通丰富了家长们的教育选择,有条件的家长越来越多选择进城。“在残酷的社会竞争面前,多数家长都是曾经的失败者。所以这些县中觉得我们就是在教一群失败的孩子,尤其更多的是留守儿童。” 林小英说。
最近刷屏的“知名校长陈立群放弃百万年薪赴贵州支教分文不取”,其中提到的贵州台江县,同样面临县中教育质量差,留不住优秀学生的问题。在陈立群受邀担任校长的台江民中,该校全校每年辍学学生100多个,贫困家庭、留守儿童、问题学生占全校人数近一半,2008年和2011年,全校竟然只有一人考上一本。
陈立群在台江民中
留不住的原因,显然不是因为学费,而是在教育资源自由流动,尤其是跨区域招生成为常态的背景下,优质生源自然而然从县域范围内流失,而流入大城市,流入少部分超级中学。这个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存在。
实现留住生源的目标,靠的当然不是免学费,而是要像陈立群和“一块屏幕改变命运”那样,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大幅提升高考成绩,从而阻止了优秀生源的流失,重振了当地百姓对教育的信心。具体办法,是引入类似成都七中那样的优质课程资源,或者是把一批批教师送到杭州学习,开展师资培养工程,从而提升教育质量。
“
一块屏幕改变命运”
毕竟家长把孩子送进高中,最大、最直接的目标就是考大学,学费,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