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现在时间是:
工作人员查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今日话题

中考体育提到100分,能让体育老师不再卑微吗?

更新于 2020-01-09   | 浏览次数 762

特约作者 | 熊志

12月27日,云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新的改革方案,体育中考的成绩从50分提高到100分,和语文、数学、英语的分值相同,其中身体素质60分,体育技能40分,考试方式从三年一考改为一年一考。

体育中考分数提高,能倒逼学校和家长全面重视体育教学吗?

体育老师为何如此卑微

由于高考不考体育,且中考体育的分值普遍较低,在绝大多数初高中,体育课都成了象征性的存在。还不只是体育,音乐、计算机等非考试课程,都得为文化课让路。

就在前两天,一位体育老师因晒出了他“卑微”的聊天记录而走红网络。记录显示,从开学后不久到临近期末,这名体育老师的多次课程都被其他老师以“我上”的名义“夺”走,就连最后一次考试课,都是以“申请”的口吻才勉强保住。

这位老师的卑微,是体育学科地位低下的缩影。而且体育教学时间被侵占,给语数外等主课让路只是因素之一,为了学生安全,将风险降到最低,一些学校也会压缩体育教学时间。

今年8月,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鹤岗一中校长伍辉就提到,学校出现一种现象——体育课把长跑取消了、把对抗性项目改成跳绳了、把春游秋游和社会实践取消了,教师也不敢批评学生了,因为担心出事。

对此,教育部门回应称,“学校因为安全风险而取消体育课、社会实践活动,有不当,也有无奈”。一句“有无奈”,道出了体育教学的现实困境。

所以近几年,提升体育学科权重成为共识,2018年底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谈到,要让体育成为一门主课,他还提出了体育课要留作业的想法。同时相关改革措施不断落地。像就在前两天天津公布的体育中考新方案中,体育与健康科目由30分提高到40分;深圳年中公布的新方案,则从30分调整为50分,由统一现场考试、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分值组成。

当然,云南这次的改革步子迈得大很多,体育中考从50分直接提升到100分,创下了全国的先例。按照新的考试方案,另一重要学科物理,从80分降到50分。

不少人质疑,这样改革有没有依据。云南教育部门的解释有两点值得留意,第一,分值变化是根据各科目的课时、容量、难度来测算的,物理降分后,在总分中的比重,仍然高于课程占比;第二,云南2018年的调查显示,八年级体育开课达标率只有38.7%。

可见,抛开改革效果不谈,云南提升体育学科地位的改革,并不是毫无依据。

体育中考100分会带来新的公平问题

按照云南新的中考体育方案,身体素质60分,包括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长跑等;体育技能40分,包括排球、篮球、足球等。兼顾了身体素质和竞技技能,考试也从三年一考变成一年一考,体育学科弱势的局面的确能够有所改变。

过去的体育中考,几乎都沦为单纯的体质测评,但提升考试分数的方法,仍然是以应试的手段,来改造传统的应试教育。那么,它会不会带来“应试体育”的新问题,让改革偏离强身健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增加学生负担?

比如《体育中考对厦门市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作者就发现,为了提高学生体育中考的成绩,有68.33%的体育教师根据体育中考项目制定教学大纲,体育课应试化趋势极为明显。只练考试科目,或者在考试前突击练习,都会瓦解改革的初衷。

而且,体育中考沦为形式,并不只是因为中考分值设置的不合理,核心还是在于高考这根指挥棒没变,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远远不及文化课。那么,中考改高考不改,效果多大?

其实早在2001年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就明确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占总课时要达到10-11%的比例。然而即便后续下发过多次文件重申,体育课地位低下依然是常态,根源正是因为在最重要的高考评价中,体育是缺席的。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最近一次全国学生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初三年级的学生体质状况是最好的,从高中开始到大学,体质状况一路下滑。这种情况下,大幅度加强中考体育的重要程度,是不是搞错了重点呢?

另一方面,体育中考从50分提高到100分,还会衍生出新的教育公平问题。比如体育测试不像文化课考试,可以操纵的空间更大,如何保证考试公正?

对那些身体素质、运动天分相对更差,但文化课成绩不错的学生,新的竞争机制是否足够公平?毕竟正常招生考试和体育特长生考试不是一回事,二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相同。

再者,体育教学是一向很受场地和设备限制的门类,不同地区和学校之前,师资教学水平和体育场地、设备千差万别,如何避免体育中考对贫困地区、学校造成的不公?

更要改变歧视体育科目的社会心理

提到体育学科的弱势地位,很多人会将国内外情况进行对比。的确很多欧美国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会高很多,它甚至会被列为高考必考科目。

以法国为例,《欧洲时报》报道提到,2018年法国教育部长公布了高中毕业会考(BAC即“高考”)改革计划,公共基础课平时成绩将占30%,而公共基础课不仅包括体育,还包括命名为“科学与数码人类学”的新课程,以及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

和国内唯分数论的考试机制相比,法国高考机制明显更全面,体育进高考的安排,也保证了学校不至于侵占学生的运动时间。

但话说回来,这些欧美国家体育教学的地位,是和整个社会的体育文化密不可分的。这种社会氛围恰恰是国内缺少的,所以更高的体育中考分数,或者体育入高考,都未必能够摆脱应试体育的困境,让体育教学真正成为锻炼身心、意志的项目。

可以这样说,体育学科的弱势,本质上是因为体育这一项目遭遇的社会偏见太大。关于这点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在2018年年初的合肥高铁“扒门事件”中,某电视台一位主持人在播报这一事件时表示,“如果扒车的是体育老师就不违和”,一度让体育老师躺枪。

在社会舆论层面,很多家长估计都会认同“成绩不好才会去学体育”这样的观念。对体育生和体育老师的隐性歧视,大大降低体育学科的地位。所以即便是分数权重提高,为了考试而锻炼的逻辑,还是会成为主流。

作为对比,可以参照下美国。论文《对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考察与思考》调查提到了一个让很多人出乎意料的真相,尽管大多数州规定了学校应当开设体育课,但学校执行的情况并不理想——只有52%的美国中小学生反映每周有体育课,只有31%的学生反映每天有体育课。

可见即便是美国,体育课也面临着被挤占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丝毫不影响美国的体育文化和氛围的浓厚。一年一度职业橄榄球超级碗冠军赛,就相当于美国的春晚,而携家带口地看孩子的球赛,更是电影银幕中的常见画面,甚至在学校里面体育生比学霸还吃香。

美国的这种体育文化,正是因为对体育的推崇和热爱,是渗透在全社会层面的,等级不同的各种专业社区、学校联赛,则提供了平台支撑,让学生从小就具备对体育兴趣,哪怕体育课被挤占,依旧不影响他们通过一些校外活动来进行强身健体。

可见,要提升的不仅是体育课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科权重,还得提升在全社会的分量。如果总是抱着对体育学科的偏见,改革效果注定会事倍功半。

热线:010-52877375/76 版权所有:《金融周刊》 豫ICP备2023007820号-1
版权所有©2014-2015 www.365t.org 郑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