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相信大家都查过,毕竟是医院的“三大常规”检查之一。
虽然检查很常见,但许多朋友却反映,每每看到检查报告单上的“+、-、、”时,内心依然惴惴不安。那些符号具体代表什么,不知道,也不敢问,只能瑟瑟发抖地等待着医生告知结果。
事实上,那些“异常符号”真的那么可怕吗?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揭开尿常规的神秘面纱。
我们都知道,尿、汗、粪是我们“人体工厂”排出废物的三大途径,既然从身体内部来,那必然会夹带出一些与身体相关的信息。
然而,尿液能反映出肾脏、肝脏、内分泌等多器官多系统的健康状况,比如:
尿糖、酮体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及管理;
隐血、红细胞、蛋白质可用于诊断泌尿系结石、肾炎、肾病等泌尿系统疾病;
白细胞、亚硝酸盐常反映尿道有感染的可能;
尿比重则与肾小球肾炎、糖尿病、心衰、高热脱水等多种疾病都有关系。
在了解完尿常规检查的具体内容后,我们再来看看报告单上的那些横七竖八的标记代表什么意思。
“”代表指标升高,超过了正常范围;
“”代表指标降低,低于正常值;
“+”代表阳性,即原本不该出现的物质却出现了。“+”越多说明阳性的程度越强,提示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代表阴性,即正常;
“±”代表弱阳性即有阳性可能性,但不能完全确定,需要再次检查。
看着检查单上长长的项目和密密麻麻的数字,着实容易让人晕头转向。
坚持看完下面的表格,也许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来源:腾讯医典医学插画
注:☆代表检查指标重要程度分级
黄疸,是一种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的疾病,除了我们常见的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外,还有很多疾病也可导致黄疸。
虽然,看上去都是“屎黄屎黄”的,但不同疾病所致的黄疸还是有所区别的。
来源:腾讯医典医学插画
其实,除了上面那些复杂的数字,有时通过尿液的性状(颜色、气味)也能够用于疾病的诊断呢。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尿液呈透明色或淡黄色,新鲜尿液有微弱芳香气味,放置后有氨臭味(尿臭味)。
然而,当身体出现某异常或疾病时,就可导致尿液的性状发生改变。下面列举出一些比较典型的异常尿液及相关疾病。
来源:腾讯医典医学插画
注:尿液的性状仅作为辅助诊断
其实,尿常规检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尿液的采集,因为在采集尿液时很容被被细菌等污染,导致检查结果出现“无中生有”的现象,从而影响正常诊断。因此,为了能采集相对较“清洁”的尿液,请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中段尿:一般以晨尿为主,当然如果是急诊,随机尿也是可以的,但均需要取中游尿液。
尽早送检:新鲜尿液最好1~2小时内送检;
清洁外阴:取尿之前,要洗清外阴、清洁尿道口,避免混入分泌物;
避开月经期:女性月经期不做尿液检查,月经干净后3~5天再留尿;
留尿前一天禁忌的事:前一天晚上8点后避免大量进食和饮水,还要避免同房和避免激烈运动。
注意事项:
1. 各医院同一检查项目的参考值范围存在一定差异,是由于检查仪器、方法的不同等因素造成的。因此上述参考值仅供参考,具体要以各医院的检查报告单为主。
2. 单纯的尿常规检查并不能作为疾病的诊断依据,往往要要结合病史,血生化、影像学(X线、CT)等多项检查,综合评估,才能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