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现在时间是:
工作人员查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区域经济

为山城经济装上“渝中引擎”

更新于 2025-09-16   | 浏览次数 799
清晨,重庆朝天门,江上薄雾尚未散尽,大融汇商场的商户们已经打开手机直播,忙着调度新品上架;不远处解放碑环球金融中心里,金融分析师正根据实时数据分析绿色信贷投放模型;新能源货轮缓缓驶出码头,将汽配、摩托车、电子产品等“重庆造”货物通过长江运向全球市场……
作为重庆母城和服务业传统大区,渝中区近年来提速推进现代服务业迭代升级,构建起优质高效、融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生态,产业规模能级跃上新台阶。
从“批零集散”向“高端集聚”,推动传统服务业提质升级
“以前是‘人挤人’的批发市场,现在成了‘打卡地’式的时尚中心。”在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从事皮具批发业务的陈昌芬,经过27年奋斗,从一个单打独斗的个体户成为知名经销商,生意越做越大。
曾经的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是闻名西南地区的货物集散地,也是老重庆人心中的“母城记忆”。
网购发展对传统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为了留住这份独有的记忆,渝中区编制《朝天门商圈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6年)》,帮助商户转业务、转思路,集聚起产业电商、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企业295家;推动市场硬件设施不断完善,酒店、咖啡店、民宿等一站式配套服务,显著提升了消费便捷性……
新中式服饰、旗袍、中国风配饰……今年五一,印尼游客Vsonaya Beenanda在朝天门批发市场挑得眼都花了,专程来购物的她说,“这里的服装物美价廉,很有特色”。
朝天门华丽转身的背后是渝中区加快推动传统服务业提质升级的努力。如今,朝天门片区大融汇、圣名国际时装城等头部市场开设了50余家品牌旗舰店和设计师集合店,其中12家已完成离境退税商店备案,方便入境旅游消费客群。
现代金融业、专业服务业、科创服务业、现代物流业,这4大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现代商贸业、文旅文创业、大健康产业,这3大生活性服务业持续向高品质、精细化、特色化升级。
“我们引入脱口秀、宠物互动体验馆等新业态,还引入多个运动品牌商品的首展首发。”解放碑商圈重庆八一广场副总经理王杰说,今年上半年,商场整体销售同比增长8%,客流量同比增长约10%。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融合”,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我们的轧钢智能控制系统,可降低能耗15%,这背后是近百项专利的支撑。”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指着屏幕上的三维仿真模型介绍。这家扎根渝中67年的企业,从传统工业设计院转型为龙头工业互联网平台,其技术已服务全国70%的钢铁企业。
中冶赛迪的转型是渝中区推动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近期举办的渝中区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上,一批服务业企业代表围绕多个赛道分享了服务业赋能实体经济的经验做法:“这种融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通过技术渗透、链条延伸实现的‘化学反应’。”
近年来,渝中强化产业间及产业内纵向协同、横向联动,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赋能,引导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相关服务业融通互促,支持区内重点服务业为全国大型制造业企业提供服务。
“我们精准聚焦汽车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关键环节,聚力破解传统整车库存盘点效率低、误差大的行业痼疾。”万友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雪松介绍。
作为一家汽车营销及服务运营平台,万友汽车自主研发推出的“万友汽车整车在线盘库系统”,实现盘点数据“秒级采集、智能核验、云端归档”的突破,显著提升行业管理效率与数据质量。
金融服务与产业的融合催生了新型服务模式:助力建设银行重庆分行开展全市首批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金融应用,提升了产业链资金融通效率;
知识产权与产业的深度联动形成了创新“加速器”:渝中区在重庆数字经济“产科金”平台设立全市首个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2024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7000万元;
软信产业蓬勃发展为融合提供了技术底座:渝中区推动“满天星”行动计划2.0阶段,与新疆哈密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西部算电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
越来越多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成为产业链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助推产业向“新”发展。
不断释放“生态引力”,产业生态更加完善
“我们最看重渝中区得天独厚的产业生态,区里对企业数字内容创作、文化出海、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扶持。”从事游戏研发的重庆帕斯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邓永进说。这家渝中本土成长起来的游戏企业“爆款”频出,其推出的《星球探险家》《波西亚时光》等游戏项目备受好评。
这样的体验并非个例。近年来,渝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助推体系,从政策对接、海外展会支持到本地化服务,努力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
依托渝中区“文化出海”通道,帕斯亚频繁参与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实现了游戏产品的全球发行。
优良生态的背后是制度创新的支撑。渝中区发布《渝中区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渝中区现代商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出台《渝中区促进专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深化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外贸进出口额实现75亿元……
创新链的“强磁场”效应显著。渝中提档打造科创中心特色功能区,加力建设重庆市软件产业园、重庆工业设计总部基地,目前渝中区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注册商标拥有量等指标全市领先。
服务业人才加速聚集。渝中通过“揭榜挂帅”“揭榜招贤”等方式引进一批高层次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青年人才等。2024年,新增软信领域从业人员1.2万人,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个。
渝中提速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创新打造数字金融“一站式”解纷平台,全市首个支付便利化示范区方便外籍人士轻松支付;在化龙桥国际商务区,集聚咨询评估、法律服务等商务服务企业160余家……
2024年,渝中区服务业增加值1585.3亿元、规模全市第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市第一。
渝中区委书记黄茂军表示,渝中区将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力争到2027年,第三产业占比保持90%以上,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66.8%提升至75%,楼均、地均、人均产出保持中西部地区前列,打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责任编辑:魏敏
热线:010-52877375/76 版权所有:《金融周刊》 豫ICP备2023007820号-1
版权所有©2014-2015 www.365t.org 郑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