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现在时间是:
工作人员查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区域经济

不是天津的尴尬,而是北方的尴尬

更新于 2020-11-25   | 浏览次数 420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华北迎来了今年冬天第一场雪,但天津人的心情感觉比窦娥还冤。

两张对比上海和天津有关部门针对疫情的信息发布,刷屏了:

很多人得出的一个结论是,这两张对比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座直辖市不同的管理水平;更进一步,还得出了为什么天津这些年GDP增速大幅下降、上海经济一骑绝尘的论断。

但就事论事,这一次天津确实被带节奏了。好事者把两座城市不同管理部门的消息拼凑在一起对比,就像把上海男篮和天津泰达男足放在一起比较,驴唇不对马嘴。

事实也证明,截图中的天津那份措辞,上海方面也发布过;不仅天津、上海发布过,几乎所有国内省级单位都发布过。而截图中的上海那份措辞,几乎所有国内防疫部门都发布过,当然天津的有关部门也发布过。

消息出口不一样,传播语境就不一样。毕竟,这是在中国。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天津作为重要港口城市,疫情防控的力度不比任何一个城市差,一天就能检测完成近200万人,至少效率还是值得肯定的。

但让天津人尴尬的是,如果与上海对比经济,确实力不从心。

2016年,中国城市GDP排名,天津一度位列第五,仅次于北上广深,当时有媒体甚至断言,天津跻身GDP四强只是时间问题。

但没想到,到了2019年,天津在中国各大城市GDP排名中已经滑到第十。2016年天津GDP同比增速是9%,2019年同比增速不到4%,今年上半年增速甚至是负的3.9%,虽然还是各大城市规模排行榜上的“老十”,但增幅也是最慢的。

这正是容易招黑的地方: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北方经济重镇,最近几年天津在经济增速上不仅与北上广深差距在拉大,更被很多二线城市赶超。

是天津经济真的在倒退吗?

2018年1月初,占据天津经济版图半壁江山的滨海新区召开两会,随后发布的消息称,2016年滨海新区的生产总值调整为6654亿,相比一年前公布的数字缩水3348亿元,缩水幅度达三分之一。

原因在于,之前的滨海新区GDP统计,是以公司注册地为准,比如一些外地企业为了享受新区的优惠政策,会把公司注册在天津,但实际生产经营依然在外地。

所以,从2018年开始,天津无论是GDP规模还是增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但这种下滑,更多是数字上的下滑,而不是真实的经济下滑。

对于主政者来说,GDP口径的调整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而天津GDP的下滑,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

这就是环保。从2017年到2019年,不到两年时间内,天津关停了2.1万家“散乱污”企业,关闭了将近200个产业园区。天津天变蓝了,水变绿了,但代价也是巨大的。

当然了,环保不只是天津一个地方在搞,这是全国一盘棋。那么,为什么天津的经济成长那么费劲?

其实,天津只是中国北方的一个缩影。2019年中国GDP20强城市中,只有北京、天津、青岛和郑州4个城市。2010年这个数字是7个。2010年,中国各省GDP前十名中,北方省份占据4个,到了2019年,就剩下2个(山东、河南)。

几十年前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北方经济重镇,比如沈阳、大连、济南、石家庄,早就跌出了20强。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国市值或者估值超过百亿美元的科技公司近30家,创始人来自北方的不超过5家,而仅有的这几家公司要么是诞生于北京,要么是诞生于南方大城市。上海出不了马云,天津出个独角兽都难。

一位来自南方的投资人曾跟我说,他不喜欢投资北方创业者的原因跟地域文化有关,因为几百年来北方人有几亩地就心满意足了,而南方山多地少,大家都削尖了脑袋谋生赚钱,所以生意头脑要比北方人活络,也更敢于冒险。

过去几十年,北方也出企业家,但大多是资源型发家,比如煤矿、房地产领域。因为北方半个世纪以来大多是靠自上而下的政策定位发展经济(比如东北),和南方相比,缺少内生性的民间经济活力。

某种程度上,过去十年是北方错过新经济的十年,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历史学者做过一个统计,从西汉到北宋,宰相一直都是北方人居多(超过一半),但从明朝开始,南方人出宰相的数量开始明显多于北方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南方经济的崛起:有钱了,更重视教育;越重视教育就越有钱,越有钱就越能出人才,从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所以说,过去几十年不是南方超越北方,而是南方在一个适合发展经济的大时代恢复了自己的历史优势而已。

最近在《我在深圳当市长》一书,作者是深圳前市长李子彬,他曾于1994年至2000年任职深圳。书中提到他刚上任的时候,深圳正在面临发展瓶颈。

一个是简单粗暴的来料加工模式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另一个是随着92年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的涌起,深圳作为特区的“特”不那么明显了,因为国内其他地区的各种优惠政策只比深圳多、不比深圳少。

怎么办?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制定适合自己的产业政策。深圳把科技产业和金融产业结合起来,一方面强调科技创新,一方面就解决资金的问题。这在今天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今年一座叫合肥的南方准二线城市活了,虽然深处腹地,但最近几年GDP增速和规模直奔中国Top 10。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政府多年前的产业政策开花结果了。

经营一个城市,就像经营一家公司,选准适合自己的赛道很重要。天津也好,东北也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历史积淀都没问题。关键就是如何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让人想赚钱、能赚钱。

热线:010-52877375/76 版权所有:《金融周刊》 豫ICP备2023007820号-1
版权所有©2014-2015 www.365t.org 郑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