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安享晚年,成为万千家庭需要未雨绸缪的事情。而对于家有儿女的家庭来说,如何赢得育儿养老的圆满结局,则是这些家庭需要进一步探索的事情。近日,备受关注的“全职儿女”的出现,便是由此应运而生。
曾经作为“沪漂”的小李,现在就是一名“全职儿子”。他是家中的独生子,在经历断断续续的请假用以照顾突患重病的母亲之后,他辞去在上海月薪2万左右的工作,逐渐成为了自己爱干、父母认可的“全职儿子”。
小李父母每个月的退休工资有11000元左右,他们将其中的一半用来给“全职儿子”开月薪。作为回报,小李尽职尽责当好“全职儿子”,他每天的“职责工作”如下——
每天早上,给父母做早饭,然后给家里大扫除。大扫除后,就是做午饭和晚饭。晚上,陪父母一起散步、遛狗。除此之外,剩余的时间全由小李自己支配安排。
作为“海归”的小周,现在则是一名“全职女儿”。她是因为听从父母的建议才于2021年回国谋发展,而由于始终找不到适合她长期从事的工作,父亲与她进行了“工作约定”——每个月给她1万薪资,工作职责是在家陪父母、做点家务。
正是依靠自己的履职尽责,小李和小周等“全职儿女”挣得了父母心甘情愿支付的薪资。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全职儿女”往往难以得到除父母之外的人理解和认可,但作为“生活苦乐冷暖自知”的父母,他们是非常享受这种儿女温情常伴的时光的。
毕竟,这种“可购买的、尽职的亲情服务”是万千父母想要的“幸福晚年”所不可或缺的。一方面,老来还能力所能及地给儿女开工资、帮助儿女,父母的价值感和满足感都可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父母由此可以获得儿女履职尽责的照护,这是空巢老人、只得到儿女给钱而极少陪伴服侍的老人渴望而遥不可及的。
虽然“全职儿女”是当下不少家庭的幸福秘方,但它却并非所有家庭的幸福良方。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它有一定的适用门槛。目前见于报道的“全职儿女”基本全出于小康家庭,这也容易理解,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定经济和物质基础的人,往往是难以奢望“在家里就业赚钱”的。而且,就像“重奖之下出勇夫,钱少之活少人干”一样,父母如果给“全职儿女”开不起工资,或者给的工资过少,“全职儿女”的尽职付出就完全只能靠他们自己的孝心来保障了。
其二,是它极易成为“换了新装”的啃老形式。由于父母得给付出劳动的“全职儿女”付工资,而碍于家庭关系和彼此情面,父母很难像企业考核员工一样对儿女进行全面而严格的尽职考核。由此,难免有一些“全职儿女”会心安理得地在家做起无业游民,还对被他们啃老的父母定期索要金钱,将此视为天经地义地给他们“付工资”。而且,这个时候的花钱购买儿女亲情服务,往往不是儿女尽职尽责的、真心实意的服务。
可见,“全职儿女”是当下小康家庭的幸福秘方,但是也需要谨防它成为一些只拿薪资不尽职的儿女啃老的新形式。无疑,类似“全职儿女”的养老探索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但其实际的应用运作也是需要加以细化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