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走亲访友,被亲戚们要求表演
学会委婉拒绝 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孩子的小情绪
1.寒假里,弟弟妹妹来家里玩,当他们调皮捣蛋时,我发现大人们很喜欢“吓唬孩子”,比如“再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我觉得这样的“吓唬”不好,该怎么阻止大人吓小孩?
答:你真是个充满勇气又细心的小卫士。你可以当弟弟妹妹的“安全翻译官”,悄悄教他们:“警察叔叔是保护我们的超级英雄!你看动画片里,他们总是帮助迷路的小动物!”下次看到警察叔叔时,你可以带头向守护者敬礼,用行动消除恐惧。你可以用“小树苗魔法”和大人沟通。找个安静时刻,像分享秘密般对叔叔阿姨说:“我小时候以为警察会抓所有小孩,都不敢独自上学。现在老师教我们,遇到危险要找穿警服的叔叔帮忙。”你可以给自己颁发勇气徽章。每次成功保护弟弟妹妹后,就在日记本中画颗小星星。改变大人的习惯可能需要时间,但你的每一次尝试,都在让这个世界多一份温暖的理解。
2.过年聚餐,最怕被要求表演:“来!小歌手给大家唱一个!”面对他们过高的期望,我很不好意思,觉得压力很大。所以,无论他们怎么鼓励,我都不愿意开口唱。妈妈批评我,在学校表现那么好,回家却不愿意展示了。我真的做错了吗?
答:很多人都会在类似的场合感到压力和尴尬。你并没有做错,只是在不同的环境和心理状态下,对表演的期待和压力感受不同。在学校演出时,你有充分的准备,让你感到熟悉和自信。而在亲戚聚餐的场合,气氛随意,大家的期待又让你感到紧张,因为你在乎亲人们的想法,不想让他们失望,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你要明白,亲人让你表演,是出于对你的喜爱和欣赏,他们并没有恶意。不要因为妈妈的批评而感到内疚,妈妈可能只是希望你能够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但她可能没有意识到你在这种场合下的压力。你可以和妈妈沟通一下你的感受,让她理解你的想法。同时,也可以尝试用委婉的方式拒绝亲戚们的表演要求,比如:“谢谢大家的好意,但今天我嗓子不太舒服,改天再唱给大家听吧。”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不必强迫自己在不自在的环境下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学会适时抽身,以恰当的方式处理,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3.过年走亲访友,大人们不停地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出人头地。”他们越这样说,我对学习越失去兴趣。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内在热情,聪明的家长会怎么做呢?我想让大人们好好学习一下。
答:以下几个策略,你可以给家长看看。首先,挖掘孩子的兴趣点。家长应细心观察,发现孩子对哪些事物表现出特别的热情和好奇心,一旦找到兴趣所在,孩子的学习动力便会油然而生。其次,设定具体、可衡量,同时符合孩子的实际能力的目标也很重要。当孩子达成目标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样不可或缺。家长可以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探索新知识,家中可以布置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角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每个孩子的学习速度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家长应避免过度施加压力,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逐步前进。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努力过程,而不是仅仅看重结果,避免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最后,多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在沟通中建立信任,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理解。
家长的小烦恼
1.放假在家,两个孩子什么都要我收拾,感觉比上班还累。朋友劝我,不要“过于勤奋”,妈妈懒,孩子就会勤快,相反,妈妈干得越多,孩子反而越懒,真的是这样吗?
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妈过度代劳,可能会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导致依赖性增强。孩子需要通过自己完成任务来发展能力、提升信心。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搭建脚手架”理论值得我们学习,爸妈应像“脚手架”一样,在孩子需要时,提供支持。你们可以开个家庭会议,建立“全家劳动日”,明确分工,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参与大扫除、摆果盘等劳动,也可以设立“春节小管家”轮值活动,佩戴袖标增加仪式感,让小管家安排一日家务的分工。当孩子有所进步时,爸妈也可以利用春节大家族聚会的契机,夸奖孩子的进步,让孩子获得自信。培养孩子自主性的过程,需要爸妈掌握好牵引的力度,真正的“懒”应是战略性的“放手”而非放任,通过爸妈的引导,让孩子在安全边界内发展自理能力,同时建立“付出-收获”的认知逻辑,生成家庭责任感。
2.我经常给女儿分享一些网络上的学习干货,但她每次都不太相信。因为女儿在学校听老师说,很多视频都是假的,为了流量而拍,所以她现在对网络信息非常不信任。
答:当孩子对网络信息产生怀疑时,家长的引导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家长应与孩子进行坦诚沟通,告诉孩子网络的信息有真有假,关键要学会辨别。当孩子对某个观点或事实产生质疑时,要引导孩子去探寻这些信息背后的来源,学会提问、分析和评估,理性思考,判断其真实性和可信度,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孩子多元验证也是有效的方法。当孩子遇到不确定的信息时,可以鼓励他们通过多个渠道进行核实,比如查阅书籍、咨询专业人士或参考多个权威网站。分享自己的经验也是很有帮助的,家长可以讲述自己曾经遇到的网络信息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和应对的,这能为孩子提供宝贵的参考。此外,家长可以为孩子筛选一些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和网站,帮助他们获取准确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建立信任机制,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让他们学会在网络世界中保持警惕,同时又不失开放和包容,帮助孩子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3.我发现儿子假期花在玩游戏上的时间越来越多,甚至有点“成瘾”的倾向。我告诫过他很多次,可他就是不把我们的话放在心上。到底怎样才能让儿子把我的话听进去呢?
答:青春期的孩子不爱听家长的建议、唠叨,常处于和家长相抵触的情绪状态,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有完全摆脱对家长的依赖,习惯于家长的照顾。
首先陈述事实,而不是自己的判断甚至是批判,我们可以和孩子说:“我发现,你从早上玩手机到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其次表达感受,作为家长不要不好意思把自己“弱”的一面表达出来,有时候“以柔克刚”对青春期的孩子有奇效。再次了解需求,家长可以这样说:“放假了,你想要放松,多玩手机,很正常,但是每天花很多时间玩手机,是有其他什么原因吗?”最后强调规则,家长可以这样说:“我们之前商量好了,每天两个小时的手机时间,希望你能遵守我们之间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