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失、资源枯竭、发展受阻是不少传统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发展困境。如何立足本地实际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提升地方经济韧性,从而吸引人口、留住人口,是摆在各地面前的共同课题。特别是在东北一些城市,人口流出问题较为突出,这些城市该如何谋求城市发展,又靠什么聚拢人气?近日,记者到吉林省梅河口市这座东北小城寻找答案。
梅河口是吉林省下辖的一座县级市,地处松辽平原与长白山之间的过渡地带,辉发河和梅河在此地汇聚并穿城而过。
数据显示,70万人生活工作在梅河口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其中,城区常住人口42万人,比“十三五”初期增加了12万人。近几年,每逢旅游旺季,这里总会迎来大批游客。在东北地区不少地方人口流出的状态下,没有机场、不通高铁,也不沿海沿边的梅河口市靠什么聚起了人气?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梅河口采访调查。
用事业发展引人
11月8日,梅河口下起了鹅毛大雪。驱车穿梭于这座小城,银装素裹之下,人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产业发展的升腾气息。
“公司在梅河口成立之初,我就在这里工作,见证了企业的成长和城市的变化。”吉林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阳告诉记者,“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配套措施,梅河口对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很大,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吉林四环制药有限公司是梅河口的一家代表性医药企业。2011年起,四环医药控股集团在梅河口布局医药产业。至今已在此成立了10家分公司,涉及医药、医美、环保、特医食品等领域,累计投资100亿元,累计纳税100亿元。
梅河口历史上是一座以生产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十二五”期间,煤炭产业仍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80%。与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那时的梅河口面临着资源枯竭、发展失能、人口流失等问题。
对此,梅河口积极谋求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将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作为四大主导产业重点打造。
截至目前,梅河口已成功引进四环医药、步长制药、鲁南制药、天衡药业等全国知名药企,医药健康产业保持年均30%以上增长速度,拥有医药规上企业17家,已形成百亿元级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年产值占吉林省医药产值的20%。由此,梅河口市成为吉林省“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中的重要节点。
长春人杨阳现已在梅河口结婚生子并定居,还把上了年纪的父母接了过来。她从一名普通职员做起,逐渐成长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如果没有公司这十几年在梅河口的快速发展,就不会有我个人的发展进步。”杨阳说。
四环制药目前有200多名生产人员。公司行政经理罗帅告诉记者:“这几年,倾向于回乡创业的梅河口籍大学生越来越多了,本地企业对梅河口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吉林省物产丰富,连绵起伏的长白山脉密林中有着数不尽的山珍。以松子为基础,梅河口市的食品加工产业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
梅河口冠林土特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明亮在松子加工和出口行业工作多年,见证了梅河口松子果仁加工业的发展历程。他认为,梅河口人聪明勤劳,走遍了长白山松子产地的沟沟岔岔,摸清了不同松子种类,并勇于走出国门拓展松子货源地。相关加工企业从家庭作坊起步,一步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产业集群。
“梅河口是国内知名的松子加工集散地,公司年均进料加工并出口国外约1亿元松子。”潘明亮介绍,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冠林的松子加工招聘了不少梅河口本地人,旺季时约在200人左右。
梅河啤酒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东北地区的知名品牌,后来因经营不善而停产。2019年,梅河口市联合有关方面决心复活这一啤酒品牌,成立新梅城精酿啤酒有限公司,并从山东省请来知名酿酒师作指导。2019年当年就投产2000吨精酿,因口感好供不应求,公司决定扩大生产规模。今年4月,年产能5万吨的一期扩产项目正式投产发售。
新梅城精酿啤酒有限公司线上销售负责人孙斌告诉记者,扩产项目分两期推进,总体计划投资4.1亿元,年产能预计达10万吨。
除了培育壮大医药健康、食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近些年,梅河口还创新发展装备制造、旅游产业、建筑及其配套产业3个产业,形成了“4+3”产业发展格局。梅河口还有一个更宏大的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时期末,全市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翻番,城区常住人口达到60万人,成为吉林省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城市。
用营商环境暖人
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环境。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经营主体而言不可缺少,对地方高质量发展影响重大。近年来,梅河口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多项务实举措,为当地企业“架桥铺路”、排忧解难,让企业一心一意谋经营,地方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梅河口在招商引资方面谋求突破。
富维安道拓梅河口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是该市第一家汽车生产的链上企业,主营业务是汽车座椅蒙皮生产。“在前期洽谈时,我始终与企业代表保持密切沟通,对方看到了我们的努力和诚意,最终决定投资建厂。”梅河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局局长吴竟妍介绍,新冠疫情期间,为了尽快签约,他们克服线下磋商受限等影响,以视频方式留存了签约证明,协议文本“搭乘”运输物资的卡车,直接送到企业方代表居住的小区,对方在小区门口完成了这笔“跨时空”签约。
“他们的主动作为,以及项目落地初期对公司驻梅工作人员的细致照顾,展现了梅河口干事创业的好环境。”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公司运营经理谷悦说,目前公司的年产值约为1.3亿元。
为了实现产业链“从无到有”和“从有到强”,梅河口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招商引资上主动作为。“招商引资不仅仅是招商部门的工作,各个部门都有责任、有义务引介优质企业在梅河口发展。”梅河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部副部长田帅说。
为了给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梅河口还在优化服务提升效能上下功夫。
“我们践行‘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理念,为企业在各环节提供配套服务,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发展。”梅河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孔良表示。从项目审批到落地建设,从办事大厅到项目工地,梅河口不断完善服务措施,在服务企业上提质增效。
吉林的冬季有四五个月之久,天寒地冻往往会耽误项目施工建设。吉林麦孚营养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建设就受到了影响,低温使混凝土凝固,工程建设进度停滞。为了让项目如期完工,梅河口市有关部门指导工程人员用热水搅拌砂浆,克服了寒冷天气造成的影响。
入冬以来,梅河口农产品冷链及现代化智慧物流园区项目建设热度不减,工人们正抓紧安装、调试室内外各种设备。据介绍,为克服雨雪和低温天气的不利影响,施工方制定了冬季项目施工方案,200余名工人12个小时连续作业。
包保制度是梅河口政府为服务企业设立的一项制度,由政府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联络某个企业,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东梅对该制度感受很深:“来梅河口5年时间,各部门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地为企业服务,企业遇到困难时,政府会主动协助解决。”
当然,政府部门为企业服务并非大包大揽。
注意“边界感”。“尽管有包保干部负责联系企业,但市政府秉持‘无事不扰’原则,绝不会为了完成指标而‘创造问题’。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安心经营,全心发展。”潘明亮说。
重视“合法性”。特事特办绝不意味着为所欲为。田帅表示,“以疫情期间的绿色通道申请为例,通道申请有着严格的流程,需要各部门审批,我们只是把部门审批集中到了一个窗口,提高了审批的工作效率”。
强调“公平性”。市场经济要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政府对企业帮扶绝不能有失公允。“有的事情可以帮一把,但应该交给市场的,我们绝不会插手。”梅河新区发展和改革局三级调研员孙亚东表示。
用生活服务留人
人口留下了,如何过得好、留得住,在很大程度上受城市服务水平的影响。“十三五”以来,梅河口积极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区域教育中心、区域文体中心,有力促进了人口稳定增长。
2021年9月,梅河口市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梅河医院。双方通过合作,将吉大一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有序下沉至梅河口市,服务梅河口当地及周边民众。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梅河医院党委副书记董鹏介绍,“目前,长期在梅河口的吉大一院专家约有30名。他们和本地医生一起工作,对本地医生医术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建设专家公寓,每周专车接送,成立专门的专家服务办公室……为了让吉大一院医生能够有“家”的感觉,梅河口政府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给予关怀。
张秀娜是吉大一院消化内科的主治医师。按照计划,每次轮换时间3个月就可以,但这已经是她来梅河口的第5个月。在梅河口,她很有成就感。“患者对我们十分信任,同事之间也会探讨病例,被需要的感觉太好了。”张秀娜说。
优质医疗资源不仅满足了梅河口居民的就医需求,也吸引了其他地方的患者前来就医。董鹏告诉记者,前些年自己担任院办公室负责人期间,负责异地就医手续办理,来办异地医保的人非常多。如今,随着相关制度不断完善,人们跨地区就医更加方便了。
目前,梅河口市已建立起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梅河医院为龙头的医疗卫生体系,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78家,可覆盖吉林辽源、白山等区域近千万人口。
雪后天晴,梅河口原香墅网格党群服务站内,不同功能区干净整洁。在室内运动区,几位老人身着短袖衫正挥舞着乒乓球拍,与室外寒冷天气形成鲜明对比。
该服务站站长李蝶的老家在延边,大学时就被梅河口日益完善的城市建设所吸引,毕业后考进了这座服务站。她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站内不同的功能区情况,“这里是托育区,小孩放学后可以在这儿托管”“这里是便民食堂,不方便做饭的老人可以来买馒头包子”“这里是人大代表之家,记录了人大代表的履职尽责情况”……小小服务站,功能多样、服务暖心,成为社区居民幸福生活的得力助手。
在梅河口,类似的服务站有100个,构成了社区治理和服务的重要力量。
“宜学”同样是吸引人口、留住人口的关键因素。教育设施配套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优良可以解除梅河口人对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
梅河新区教育局副局长汪翰介绍,梅河口高度重视教育设施建设、教师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着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已超80亿元,目前教育承载能力可达8.2万人。优质的教育服务和师资力量,使梅河口的教育辐射范围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通过无人机镜头,记者看到红丝带造型的连廊将4座寓意着“春夏秋冬”的运动馆串联,4座场馆共同构成了梅河口的四季运动馆。走进乒乓球馆,场馆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单体无障碍乒乓球馆之一,建馆以来,已经承担多项大型赛事,平时场馆会面向市民开放。
这4座运动馆是梅河口着力打造的体育公园的一部分。据介绍,整个公园有5馆2场,即综合体育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网球馆、游泳馆和田径训练场、梅河口体育场,可充分满足梅河口市民的运动休闲需求。
“忙碌之余,来球馆和朋友打打球、出出汗,是对生活的一种调节。”在梅河口工作的沙莎认为,一座宜居城市,不仅要能提供一份谋生的工作,还应进一步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休闲需求,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用生态美景聚人
“宜游”也是促进城市发展、有效聚集人气的重要抓手。让城市成为景点,让市民就近休闲,近年来,梅河口文旅产业不断发展,初步形成多点连线、多态并举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走进新梅城精酿啤酒有限公司博物馆,只见博物馆与啤酒酿造车间连为一体,楼下是生产车间,楼上则是游客参观游览和品味佳酿的空间。博物馆内陈列的展品,介绍了精酿啤酒的加工流程,展示着梅河啤酒的发展历程和转型之路,游客在此可充分感受这座城市的啤酒文化。
参与博物馆设计的孙斌2020年从外地回到家乡工作,他对梅河啤酒一直有一种“家乡企业的自豪感”,“这里不仅是一家啤酒生产企业,更是家乡对外宣介自己的窗口。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梅河口”。
梅河口市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孟泽坤介绍,目前梅河口市有4A级旅游景区4个,前三季度接待域内外游客超475万人次;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接待游客255万人次。
坐落于梅河口市区的知北村,是一座以关东文化为背景建设的村落景区,前不久刚刚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茅草顶、黄泥墙、旧物件……在这里,游客可沉浸式游览东北传统乡村的院落与街景。记者采访时,这里大雪纷飞,但游客游玩的热情并未受到影响,他们三五成群、结伴而行,有的在拍照留念,有的在打雪仗。
负责知北村景点运营的梅河口鹭航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柯慧说,知北村的大部分游客是城里人,以长春、沈阳居多,也有南方的游客过来体验东北雪景。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知北村共接待游客102万人次。“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做好景区设施优化,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推动景区建设更上一层楼。”
“东北不夜城”是梅河口市区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这条全长533米、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的商业步行街,以精致国潮文化为主线,汇集古风古韵、关东风情、智能夜游、衍生文创、景观打卡等诸多元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文化氛围。
据了解,“东北不夜城”步行街于2022年3月动工,当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开业当月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今年年初,“东北不夜城”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在狠抓产业发展、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梅河口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推进生态强市建设。该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车喜明介绍,“去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4%,5个省控断面没有V类及劣V类水质”。
梅河口市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城市整体规划,近年来累计投资30亿元建成海龙湖公园、人民公园等八大公园和36处城市花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7%;投资15亿元建设35公里“三纵三横”城市生态水系,呈现“林水相间、河湖相连、森林包围城市”的景象;新建续建街路51条,3座跨河大桥建成通车,有力拉近了城市时空距离。
“梅河口的市容市貌这几年变化很大,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很多国家级荣誉,在这里居住幸福感很强,真没想到一座普通的东北小城能有这样的人气。”杨阳说。
雪后初霁,天空瓦蓝,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辉发河水和梅河水在缓缓流淌,梅河口的人们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为幸福生活忙碌向前。 (经济日报记者
包元凯 马洪超)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