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参展收获超出预期!”在第37届埃及开罗撒哈拉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浙江四方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黄炜炜忙得不亦乐乎,一边接待客户,一边登台推介,还要搜罗行业信息。他认为,通过博览会这个平台,可直接接触到众多潜在客户,能清晰把握非洲农业的实际需求,因此他丝毫不觉疲惫。
近年来,浙江持续推动农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构建起适应丘陵山区地形的绿色高效农机体系。日前,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组织12家农机企业赴埃及参展,其中,金华企业占比四分之三,成为开拓非洲市场的绝对主力。眼下,金华正着力打造全球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先进智造高地,加速农机“出海”。目前,全省首家农机出口服务中心已在义乌成立,初步形成“展示—销售—服务”全链条支撑体系。
“我们天生敢‘闯’,非洲就是未来看得见的增长新引擎。”浙江挺能胜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应叶挺信心满怀。早在几个月前,埃及贸易商埃扎特就已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上公司,咨询了多款农机设备。“得知我们要来埃及参展,他主动到展会来接洽,目前双方已在洽谈合作。”公司业务经理李琳表示,展会让客户对企业产品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
“物美价廉”是埃及农场主萨米对浙江农机的使用评价。“我买过割草机、微耕机,非常好用,邻居们都来向我打听。”这次展会上,萨米看中了浙江四方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履带式旋耕机,充分了解起垄机、圆盘犁等其他产品后,果断预订了一整套设备。这让黄炜炜更有信心,准备进一步加快布局本地经销商,放大参展效应。
据介绍,在此次展会上,浙江农机的另一亮点在于智能化。对此,金华浙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慧芬深有感触,其公司主营业务就包括无人机与AI应用。“埃及客户对我们的精准播种和AI识别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尽管当地目前更关注无人机喷洒、运输的基础功能,但她认为,这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开端。展会期间,不少浙江农机企业代表登台,展示了智能播种机、手扶拖拉机、农业AI平台等产品,详细介绍非洲市场布局与服务网络建设,传达出与当地开展深度合作的满满诚意。
据悉,浙江正通过农业装备与技术合作,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为推动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注入新动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金华农机出口额达23.11亿元,同比增长28%,国际化成果显著。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省农机出口额93.4亿元,同比增长超20%,出口额已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卢奕仿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责任编辑:魏敏